第46章 第四十六章(3 / 3)

第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他常常不打招呼,就叫秘書,把那些分管副專員一個個的通知到辦公室來。了解他們各自分管的工作任務、目標、進度、責任人和完成情況。

因為,他事先就已經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下麵那些部長們、局長們,早已經把他所需要的情況,彙報得一清二楚,哪裏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呢?

所以說,分管副專員還在他那專心致誌、一本正經的彙報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任務時,他哥子心裏,早已諳熟此道、成竹在胸了。

看到高大、威猛的楊鐵同誌。那些副專員們,總是戰戰兢兢、怕這怕那的,唯恐說不到點子上。

都是他媽的副專員,級別又一樣,水平又不比人家低。可人家是負責全麵工作的常務副專員呀!彙報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工作情況,你總不能鬧出笑話來吧?

第二招敲山震虎,各個擊破。

那天召開行署辦公會。

楊鐵在聽取各副專員情況彙報後,很悠閑的點燃一根煙,喝了兩口茶,抖了抖煙灰灰,然後,慢條斯理的說道:

“同誌們啊,麵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務必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切忌有驕傲自滿和畏難鬆勁的情緒。我們是全省的一個人口大區、農業大區、生豬生產和產糧大區。”

有個別專員心想:楊鐵,難道這個還用得著你龜兒子來教我們嗎?我操,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看見大家的眼神,他知道下麵有人不會聽他這一套的,但是,程序還得這樣子來啊!

俗話說:“管它賣錢不賣錢,首先要把攤攤扯圓。”

“我看了一看統計年鑒,全區糧食生產一年在150萬噸左右;生豬存欄和出欄在500萬頭左右;經濟和油料作物在330萬噸左右,這很好啊!不過,我們的工業基礎差、底子薄,我們莫法同省裏和成都市區相比,就是和德陽、綿陽這兩個相鄰地區相比,我們臨江地區也要差好大一截子。”

為政當官的人,狗皮膏藥一定要賣圓範,不然,人家是不會複你氣的。

“你們看看吧!我們全地區一千多萬人口,農業總產值才多少啊?一百八十多個億,不到兩百個億啊?工業總產值是多少呢?同誌們,一百五十多個億。國民生產總值加起來才三百多個億,不到四百個億,這怎麼行呢?嗯?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我們還當不了人家一個米米縣的國民生產總產值呢。”

優雅、安靜的小會議室裏,鴉雀無聲。幾個分管副專員都在洗耳恭聽、埋頭做筆記;你不服氣,又咋個的呢?又不該你主持會議啊!

“再說說我們全地區的財政收入情況吧!地區本級財政收入一年才八點五個億,還不到十億元人民幣。而我們全年的支出呢?是多少啊?在座各位聽了,可能臉上都要發紅霞,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是多少呢?據統計,是十五億元到二十多億元啊!嚴重的入不敷出、資不抵債啊,我的同誌們!”

楊鐵同誌在一步一步地給他們下麵麵藥、灌迷魂湯…。

“那麼,這些個缺口,也就是這個大窟窿,是如何彌補的呢?全靠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我們才能夠給全地區的黨政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包括學校和醫院的同誌們支付工資。當然那,我說的這些情況,並是要抹殺過去老首長和老領導們的功勞,我們現在麵臨的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嘛!”

在座的那些個副專員們有的滿臉通紅、有的皮笑肉不笑、有的低頭不語,表情各異。他們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比人家楊鐵同誌都長,現在聽後來者教訓他們,給他們上政治課,心裏的確不是個滋味兒的。

看到這一幕,他喝了口浙江西湖出產的龍井茶,接著突然提高了音調。可以說是從低八度馬上上升到了高八度,把在場專員們嚇了一大跳,神經質一下子繃得緊緊的,都在聽他要說的下文。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呀?我們一定要按照鄧小平同誌所說的去辦。那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奮起直追,大膽地去闖、大膽地去幹!我們要充分發揮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以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就是要揚長避短,把工農業總產值搞上去!把財政收入搞上去!隻有這樣,才對得起我們頭上戴的這頂‘烏紗帽子’啊!?”

他指了指自己的大腦袋,那幾個副專員也順手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瓜子。啥都沒得啊?又不是清朝那陣的官員,頭上戴的幾品幾頂的官帽兒。

楊鐵笑了一笑,十分逗趣的說道:“我隻是打個比喻而已,大熱天的,你們幾個摸自己的腦袋做啥子呢?這又不是古代,又不是那個封建帝王將相時期,在哪兒找帽兒呢?我頭上都莫球得帽兒,難道你們幾位頭上還有嗎?”

一席話,說得大家好一陣捧腹大笑...。眾專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像公園裏的猴子們,在眾多的人類麵前,互相之間看稀奇一般。

楊鐵知道這些同僚們上路了。他伸出雙手,輕輕的向下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他還有話要說的。

“前段時間,我去地委那邊,給馬書記彙報了我們這邊的一些想法。”他沒有馬上說明,有意留下一些空擋,讓這些專員們去猜、去想,大家都癡呆呆的望著他。

“馬書記聽取了我們的工作彙報呢,很滿意的。叫我們這邊脫了衣服、放開膀子去搞!在思想和行動上,不要有任何的顧慮情緒,出了問題他負責。”

聽到下麵沒得聲音,他再次加大了說話的力度。

“改革嘛,就是要有:猛藥去苛、重典治亂;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精神和氣概。試問各位一下: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有那一場革命不是這樣的呢?”

大家都沒開腔說話,楊鐵看見郭劍鋒副專員欲言又止,臉上閃過一絲不快。

“總之,為了改革開放、放開搞活這個宏偉事業的需要。同時,也為了有利於臨江地區整個工作的需要,經馬書記同意,我想對各個專員大人們,目前所管轄的工作範圍,做出一定的、適當的調整,看看各位有何想法和意見啊?”

還不等人家發表任何意見,接著他就一五一十把地,把各個專員們重新所要分管的工作範圍和任務。作了簡要的闡述和說明,還說這隻是一個初步的微調,曉不得他哥子還要搞啥子大調?

分管工業交通的劉強副專員第一個發言。

“我完全讚同楊專員的講話。作為工交口的負責人,我想講幾點意見和建議。不妥之處,請楊專員和同誌批評指正。一我們要認識差距,找準差距;二我們要振奮精神,奮起直追;三我們要有敢為天下先的膽略和氣魄,大膽引進人才、資金和技術。這樣,我們這個落後的老少邊窮地區才會迎頭趕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的。”

“嗯,講得好啊!”楊鐵看了看其他專員的臉色,心想:老劉還是心心相通的,堪以重任。

“簡而言之,要致富、先修路。我這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打通臨江地區的東大門,連接襄渝線,使臨江地區南來北往的進出口貨物通道,暢通無阻!風雨無阻!”

楊鐵帶頭鼓掌,其他專員隻好迎合。沉默了一會兒,楊鐵問,那個又來?

“農林口發個言。”鍾濤副專員挪動了一下肥胖的身體。

楊鐵示意他說,他們是老相識了。社教工作隊那會兒,還球過人家楊鐵的,隻不過他跑得比人家快而已。

“我到農林口工作已經好幾年了,我們地區是人口大區、農業大區、產糧大區、生豬大區、絲綢蠶繭大區。原來地委和行署的主要領導同誌,每一次開會,都說它很重要,我看未必。”

“嗯,不妨說來聽聽。”楊鐵插話。

“楊專員,說起來話就長,而且說多了得罪人。不過,我真心擁護你說的,有必要對目前各個專員們所管轄的工作範圍,做一個適當的調整。這樣,才有利於調動大家的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是啊!苦樂不均、肥瘦不均。換在那個都是有意見的,楊專員。”這是分管教科文衛係統的副專員莫文化同誌在發言。

隻有分管勞動人事和公檢法司的郭副專員、分管財政稅務的錢副專員沒開口發言;這兩個龜兒子大權在握,他那想人家在他鍋裏舀飯吃嘛?

“好了,聽了大家的意見,我算是心裏有底了。其它的高談闊論,我就不一一細說了,主要是重在抓貫徹、抓落實。”

楊鐵在說話時,給大家發了一根罐裝的高級中華牌香煙。

“同誌們,我是這樣想的:就是在市場上買肉嘛,那些個刀兒匠們,都有個肥瘦比例的搭配問題。更何況我們搞的是革命工作和四個現代化的建設啊!這哪能夠東挑西選、挑肥揀瘦呢?嗯,那個人都想吃寶肋肉、坐墩兒肉和背脊肉;不想吃肚囊皮、項圈肉,也就是殺口肉;那哪行呢?”楊鐵語重心長的在教導自己的手下。

在座的五個副專員們,心知肚明,各懷鬼胎。

“如果各位沒有大的意見,就按照我剛才所說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年底我們算總賬!”

“胡秘書!”“到。”

“趕快起草一個文件,我簽字同意後,打印出來,馬上發到各個縣(市、區)和地區各個部門。”

“好。”“散會。”

胡勇這個娃兒見多識廣、處事靈活。他不光懂事兒,也會寫作,口碑好、口風也緊;領導們就喜歡這樣的人,所以,楊鐵把他調到自己身邊做秘書。

而粱凡呢?有點書生意氣,不適合做楊鐵這樣具有獨特個性和鮮明風格領導的秘書。他把他留在了經委,心想就看他娃兒自己的造化了,反正梯子老子是給他娃兒搭好了的,至於他爬不爬得上去,全看他個人的努力程度啦!

開完會,楊鐵既沒有和在座的副專員們,東拉西扯、握手言歡;也沒有和他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套近乎。他頭也沒回,大步流星的回到自己幽靜、舒適的辦公室。

打開一盒還沒開封的廳裝的高級香煙,“嘩”的一下,劃燃一根大火柴,慢慢抽了起來…。

一個真實的曆史故事,閃現在他的腦海:如果說宋朝趙匡胤那個皇帝老漢兒是“杯酒釋兵權”的話。那麼,今天我楊鐵塔僅僅就開一個短會。就把人家那些副專員們把持已久的大權,生拉活扯的剝奪了,我多多少少也有點那個趙匡胤的味道兒吧?

他一個人在心裏,“嗨嗨嗨…,”的笑了起來...。

不過,他後背出了一趟汗水,衣領和袖口,也被打濕了。各位看官,楊鐵夠厲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