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刀道之門(1 / 2)

趙海站在自己的小院裏,他的手裏拿著一把刀,是他慣用的唐刀樣式,不過趙海現在卻正像是一個初學者那樣,拿著他的唐刀,在院子裏不停的一下一下的往前劈著。

陰長老給趙海的玉簡裏,十分祥細的記尋了所有刀的基本招式,劈,砍,撩,格,壓,刺,抹,掃,等等這些掃式全都記錄在了上麵,就連如何的持刀,持刀要用幾分的力量,都記錄的一清二楚。

不練刀趙海還不知道,這練刀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就拿持刀來說吧,武士用刀,與戰士不同,戰士在戰場上,麵對的是千軍萬馬,他們的敵人也不是什麼高手,所以他們用刀一般都是死死的抓著手柄,每一次攻擊都全力以付,準備把敵人一招劈人。

而武士卻不一樣,武士用刀一股麵對的都是武士,所以他們在持刀的時候,手不會抓的太死,而且他們的每一次攻擊,都會隻出七到八分力的樣子,因為這樣更加的適和變招。趙海現在就是從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開始。

陰長老隻給趙海一塊玉簡,就讓他自己去練習,好像是十分的不負責任,但是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在修真界那裏,一個師父教他的弟子,最一開始會講的十分祥細,但是當他的弟子實力到了金丹期左右的時候了,那個時候他的師父就不會給他講的太過於祥細了,而讓給他一份武學,讓他自己去練習,去體悟。

所有修士都明白,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修士,也不存在兩片一樣的雪花,特別適合師父的東西,不一定會適合弟子,那怕是這個弟子跟他師父的靈根是一樣的,所學的功法是一樣的,那適合他師父的東西,也不一定會適合他。

所以一個修士的修為到了一定的成度,他的師父就會用一種放羊式的教育方式來教導他,讓他自己去體悟這套武學的真諦,隻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了解那套武學,從那些武學裏,學會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當然,趙海現在學的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是刀法裏最為基本的東西,這些東西,最好還是有老師在一旁講解為好。

不過陰長老沒有給趙海講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想看看趙海的悟性如何,他給趙海的玉簡裏寫的十分的祥細,不過有一些地方還是需要進行參悟的,陰長老想用這種方式來試一試趙海的悟性。

第二個原因就是,陰長老想要試一試趙海的心性,心性對於一個修士是十分重要的,做不到心舅磐石,那你以後修習任何的功法,都會事倍功半,而練習最基礎的刀招,可是十分的枯燥的,一般人都不可能長時間的練下去,更不要說隻用一個月的時候,就把這些刀招變成自己身體的一種本能,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陰長老之所以要跟趙海這麼說,也是有打磨一下趙海心性的意思,所以把玉簡給了趙海之後,他們兩人就離開了。

趙海卻沒有想那麼多,陰長老讓他這麼做,他就做了,在他看來,這是十分正常的,而且說實話,他一點也不覺得練習這刀招有什麼苦的。

在練習這最基本的刀招時,趙海並沒有給自己規定,一天一定要劈出多少刀,因為那樣的話,隻會把刀練死了,你是在為了完成任務練刀,並不是為了練刀而練刀,趙海沒有給自己規定,每天一定要劈多少刀,他隻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每一刀上,他每劈出一刀的時候,就會感覺一下這一刀出手的力度,出手的角度,出手的速度,這一刀用了身上那一塊肌肉,這一刀劈出去後,還有什麼樣的缺點,怎麼才能讓這一刀的速度更快,力量更足,角度更加的完美。

如果陰長老知道趙海是在這樣練刀的話,一定會十分高興的,因為這才是最正確的練刀方式,隻有這樣慢慢的感悟每一刀的變化,慢慢的完善這一刀,才能真正的掌握這一刀的精髓,這樣趙海的刀才會有靈性,他才能真正的把刀練活了,才能讓第一刀都融入到自己的靈魂裏,成為他身體的一種本能。

趙海之前使用異術,與各種東西進行溝通的時候,什麼情況沒有遇到過,有的時候為了找到那個東西的思維能力,趙海就得十分小心的調整著自己的思維能力,一點一點的尋找,所以他的心境早就被磨練出來了,現在他用這種心境來練習,自然是事半功倍。

在加上趙海在與其它東西進行溝通的時候,他的思維能力也會不停的變化,感覺著那個東西的情況,而現在趙海就已經把前劈這一招,當成了一個需要他去溝通的思維體,他在調整著自己的身體,也在調整著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可以完全的,完美的用出這一刀來。

趙海完全的沉浸在對這一招的體悟之中,他的身體幾乎是在無意識的一招一招的前劈著,同時他身上的肌肉,他的骨骼,前進的角度,都正在做著一些細微的調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