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2886章 那一場陳年的風花雪月2(1 / 2)

大家出了機場,直奔新聞大酒店,秋桐和易克準備了豐盛的接風宴,為他們的團圓祝賀。

許晴此次來星海,原本就沒有什麼專門的目的,就是來散心的。

接風宴之後,妮妮要求許晴和他們一起旅行,分別了這麼多年,他們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

江峰和柳月用緊張而期待的眼神看著許晴。

許晴看了看江峰和柳月,又看看妮妮,點頭答應了。

江峰柳月妮妮鬆了口氣,易克和秋桐也鬆了口氣。

當天下午,江峰柳月許晴妮妮一行就離開了星海,直接去了江海,那座給他們留下太多記憶和念想的城市。

許晴和江峰柳月的重逢,終於了卻了易克和秋桐的心事,他們為此感到極大的寬慰。

但同時,易克和秋桐又為此唏噓不已。

寂靜的夜晚,秋桐躺在易克懷裏,他們又談起白天的事情。易克不由感慨地說:“人生啊,苦難終究是難以避免的。”

“嗯,是的,他們經曆了那麼多的苦難,終於見到了陽光,我們呢,不也是在苦難中走過來的嗎?”秋桐輕輕撫摸著易克的胸。

易克點點頭:“由此看來,苦難是動力的催化劑;苦難是一本啟智的經書;苦難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苦難是人生一道永遠開放著絢麗花朵的風景。”

秋桐說:“是的,不經過挫折,怎知道路之坎坷;不經過磨練,怎知意誌之堅強;隻有在人生道路中與苦難交鋒,才知苦難也是一種財富。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笑著也是挑,哭著也是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

易克摟緊秋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蘇軾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一路走來,想一想,我們對苦難應該持有的態度是正視樂觀。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苦難是人生旅途中不可以繞著走的驛站,是成功道路上必須爬過去的山峰,我們隻有知苦還嚐,知難而上,跌倒後再爬起來,失敗後再鼓起勇氣去奮鬥,才能培養起過硬的素質,才能有抵達輝煌的希望。彩虹總在風雨後,無限風光在險峰!”

想起自己和秋桐經曆的那些波折和磨難,易克深有體會,他終於明白,沒有經曆痛苦洗禮的飛蛾,脆弱不堪。人生沒有痛苦,就會不堪一擊。正是因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麼美麗動人;因為有災患,所以歡樂才那麼令人喜悅;因為有饑餓,所有佳肴才讓人覺得那麼甜美。正是因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發他們人生的力量,使她們的意誌更加堅強。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飛蛾一樣,人的成長必須經曆痛苦掙紮,直到雙翅強壯後,才可以振翅高飛。

易克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若沒有苦難,就會驕傲;沒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悅,更得不到成就感;沒有滄桑,就不會有同情心。苦難是成長之路的必經之點,苦難是使人成功的試金之石,苦難是催人上進的鞭策之繩。感恩苦難,不自怨自艾。昔人有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隻有懂得感恩苦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中戰鬥,發奮並逐漸走向成才之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一次戰爭中受傷,導致他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就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他完成了文明世界的長篇小說。他的成功靠的是什麼,靠得是他勇於直麵苦難,感恩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