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轅犁的效果(1 / 2)

“陛下,這耕犁隻是與平時的耕犁不太一樣而已真的有您說的那樣好?”雖說唐初的這些大臣也是知農事的人,但是這曲轅犁所帶有的特性也不是單單知曉農事就可以理解的,所以還是要靠實事來說話。

“是真是假,咱們試試便好了,剛好這皇莊裏麵也是不缺農家好手的,就拿這兩架耕犁比試一下便好了。”李世民其實也對這曲轅犁存在不少疑惑地,但是看到李承軒那信誓旦旦的樣子,李世民還是選擇了相信兒子。

李世民的話一說出口,幾位大臣也是來了興趣,比試一下,這耕犁的效果自然一目了然。

說幹就幹,隨著李世民的一聲令下,早就蓄勢待發的農夫也對著耕牛吆喝起來,兩架耕犁也緩緩動了起來。

出於李承軒的建議,曲轅犁依然是用了一頭耕牛拉的耕犁,看到耕犁動了起來,幾位大臣也是眼前一亮,平時的直轅犁是需要兩頭耕牛才能拉的動的,這曲轅犁能夠以一頭牛就能拉的動就已經入了大家的眼了。

由於技術上的不熟練,操作曲轅犁的農戶剛剛開始的速度並不快,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戶對曲轅犁的操作也漸漸熟悉了起來,雖然不知道這曲轅犁的原理,但是剛剛入手時的輕鬆感還是讓農戶大受鼓舞,熟悉了曲轅犁之後,農戶也大膽了起來,本來落後的曲轅犁也開始逐漸追上了直轅犁。

時間緩緩而過,唐時的一畝地要比現代時的小上一些,加上是兩架耕犁耕作一畝地很快就被耕完了,兩個農戶也都將耕犁卸了下來,李世民這些人才走到地頭上觀察起了兩架耕犁的耕作效果,時不時的還會問問身邊的農戶。

漢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漢代的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到長曲轅犁和“蔚犁”,但因記載不詳,隻能推測為短轅犁;而現代所用的曲轅犁最早是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

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回旋,而且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依靠這些缺點,曲轅犁雖然剛剛開始的時候落後與直轅犁,但是依然是比直轅犁多耕了將近一倍的土地,再加上曲轅犁耕出來的田地,耕土更深,土質更為鬆軟,李世民等人興奮地近乎戰栗。

“陛下,小老兒剛剛使用這種耕犁的時候,很是輕鬆,幾乎不用什麼力氣,在轉彎的時候也是輕鬆的多,陛下,這新式的耕犁就是我等農戶的福音。”可能是感覺僅僅是看到的這些不夠勁爆,操作曲轅犁的農戶還給李世民加了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