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初試寫作(1 / 1)

我在微信上告訴了李萍萍我又離職了。我與她述了自己的痛苦: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而我想努力寫卻沒有任何人支持,未來渺茫,我很孤獨。

我一直都很缺錢,我一直渴望能夠從事一份能夠給我充足的收入,同時讓我有很多時間靜靜地寫作或看書的工作。我想作家就是這樣的一種職業,而要成為作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成為作家之前一定要經曆其他繁瑣的基礎崗位的磨煉。但是,到底哪些崗位才是成為作家之前必須經曆的呢?我沒有線索,我認識的人裏也沒有人能告訴我。

我還是迷茫著,不知道該做什麼工作才好。我現在到底該為了生存,解決一時之困;還是為了理想,不懈地向作家職業靠近?關於後者,我沒有任何門路,我隻剩前者這一條路可走。

然而一次次的失敗擺在眼前,即使是抱著解決自己經濟困難的決心去做的工作,最後仍然會遇到艱難的抉擇。我內心強大的底線始終不肯屈服於現實社會環境,這讓我一次次回到困難的起點。

李萍萍安慰我,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害怕困難,不要害怕孤獨。她之前表現出的對我的冷淡在今消失不見了,此刻我從她身上感受到的隻有溫暖。

受到了她的鼓舞,我決定開始嚐試寫作。我首先從自己時候的經曆開始寫起,把我自己的人生經曆改編成。這部的核心思想是表達自己對父母的不滿,宣揚反對主流價值的價值壟斷,反對傳統思想的思想禁錮。

我在家裏寫作,父母是不開心的,因為暫時無法獲得收益,而未來能否成功因此獲得足夠的收益也是未知數。但是,把自己忿忿不平的思想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真正喜歡做的事啊!有人曾過,保持不滿,是創作者的生命。我現在還有創作的生命力,我要試一下,自己到底能寫出什麼程度的東西來。

在家裏悶頭寫了1萬多字的後,故事僅僅發展到了主角上學的時候,整體劇情還處在介紹主角的身世背景。我發現寫了這麼多主角時候的故事,好像和的中心思想關係不大。我寫作是即興創作,根據自己童年的回憶進行改編,想到啥有意思的就寫啥,也沒有仔細想過它們對整體有多少價值。雖然主角童年的故事能夠使主角形象更加豐滿,使讀者能夠明白主角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寫得太囉嗦了,像在記流水賬。

像這麼寫下去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將劇情往中心思想上靠,而且越寫我覺得自己要表達的越多,甚至漸漸地影響到了我原本設定好了的中心思想。更可怕的是,我邊寫邊覺得自己原本的思想不成熟和膚淺。

寫作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反思的過程,尤其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曆所寫的。我相信,人的成長都是從反思中得到的。

於是,我第一次嚐試寫就半途而廢了。我覺得已經沒有必要把這樣的作品寫完了,但我還保留著寫完的部分,一直存在家中電腦裏。我相信,未來如果我還會看自己當初未完成的處女作,我一定會有感觸的。這樣難得的笑料,要替自己保存好啊。

那麼,接下來我又該何去何從呢?

所有的路都失敗了,我難道還要再繼續寫,重新開篇嗎?我已經彈盡“糧”絕了,我需要錢吃飯了。為了最低要求的生存,我也不得不再次尋找工作。

然而,我還有什麼新的路可走呢?在網上瀏覽來瀏覽去,我能做的工作還是隻有那些,無非是銷售和服務員。心有不甘,卻萬般無奈。

偶然間,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工作:一家咖啡店招聘自媒體運營。自媒體運營倒是很常見,但是這家咖啡店的介紹卻很有意思,給人一種店主很會玩的感覺。。

介紹上,這家咖啡廳除了賣飲品,平時也在店內做直播。直播內容千奇百怪,包括做點心,花藝和茶道等等。我對這樣的一家店,以及在這裏工作的人很感興趣,我非常想成為他們的一員。與文學無關,隻是覺得這樣的工作會很開心。還有什麼比開心更重要的呢?

我立馬給這家咖啡店投去了簡曆,當時已是深夜,對方自然遲遲沒有回複我,怕是要等到第二才有回複的可能了。於是我便睡覺了,期待著第二能夠收到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