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終章) 定鼎洛陽天下昌(1 / 3)

六月辛醜,劉表遣子劉琦入漢軍大營為質,並親持印綬出城投降。張胤接過印綬,勉言撫慰,特表其仍為荊州牧。這個結局讓劉表稍稍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會被調入長安,但如此於他自是更好,因此溫言稱謝。

張胤隨後率軍進駐襄陽。江夏黃祖和荊南劉磐、劉虎等也先後宣布重歸朝廷治下。

張胤雖然為了盡快穩住荊州局勢,沒有調動劉表,但他卻將荊州數萬兵馬做了新的安置,一分為二,一半劃歸韓當的先登營,龐季、劉虎、向朗、文聘、韓暨等皆在其中;另一半新置為荊州水營,以黃忠為主將,蔡瑁、張允、劉磐、甘寧、鄧當等為副將,蒯良、蒯越、韓嵩等參謀軍事,同時分南郡北部設襄陽郡,調黃忠為南郡太守,另以定邊縣長程緒為潁川太守。

荊州平定,張胤才發現荊州之富,襄陽城中存糧足有數百萬石,且南郡與江夏兩地軍中的戰船數量也極其誇張,竟然接近了千數。他命軍中工匠將其中的大船如樓船等挑選出來,在其上加裝霹靂弩、伏火弩等利器,一邊大治水軍,一邊等待著徐州方麵的戰果。

關羽、張俊、曹操、張遼四路兵馬合擊徐州,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琅琊國相陰德本來與袁術暗通款曲,此時也不敢提兵出戰,堅守開陽城數日後,還未等到陶謙的援兵到來,就宣布投降了。

陶謙兵少,不敢分兵相迎,聽聞已經丟了琅琊國,隻得急忙又退回郯縣。此時,曹操與張遼已攻入沛國蕭縣,張俊兵臨彭城。彭城國相汲廉本就心向漢室,舉國投附。

至此,關羽、張俊合圍東海郯縣之勢已成,屋漏偏逢連夜雨,陶謙正覺得惶恐無助之時,袁術自後命張勳為主將,呂布為副將,統兵兩萬攻廣陵。廣陵太守趙昱領兵迎敵,一戰而敗,自刎於亂軍之中,袁術旬日之間盡得廣陵十縣之地,並收編了山賊笮融的萬餘眾,命張勳率兵駐守。

陶謙這才感到害怕,想要出城投降。但他身邊的別駕糜竺、從事陳珪陳登父子和部將曹豹、許耽、趙庶、李鄒等,卻擔心陶謙投降後自家利益受損,便合謀相勸。陶謙暫時打消了投降的念頭,但心中仍然猶豫不決。

是夜,曹豹按糜竺、陳登之命,偷潛出城,送胞妹於關羽軍中,遞上眾家聯名的降書。四更時,許耽、趙庶、李鄒從內打開城門,引關羽、張俊大軍進城。郯城不攻自破,陶謙並二子受縛於寢室之中,關羽命裝入囚車送往張胤軍中。

不過兩多月的時間,陶謙就被攻滅了,袁術大驚,急命舒邵、戚寄、秦翊、韓胤等放棄沛國,退過淮水,並修書一封給孫堅,表達了結盟共抗張胤的意思。

這時,正有方士河內人張鮍路過淮南,袁術請其為自己卜卦。張鮍知曉袁術的野心,遂說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他應該有做皇帝的命。

袁術大喜,覺得流傳中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說的正是自己,加上又有傳國玉璽在手,因此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任命九江太守袁渙為淮南尹,並置後宮妻妾數百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妻馮氏和兒子袁耀落入了張胤之手。

孫堅接到袁術的手書,忍不住破口大罵,都到這種地步了,袁術竟然還要稱帝建號,其心之狂妄卑劣恐怕古往今來都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但他卻仍然不得不接受袁術結盟的要求,因為張飛、武脂虎和嚴綱合兵已經攻入汝南,張胤的大軍在荊州也蠢蠢欲動,隨時可能順江東下,他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取勝,為今之計隻能與袁術抱團取暖。

九月甲午,汝南太守吳景於平輿慘敗,狼狽逃往廬江,可惜半路上被當地豪俠陳到率家兵擒住,送到了張飛營中。張飛斬吳景,率軍向東做出了夾攻壽春的態勢。

孫堅久攻舒縣不下,越發暴躁。周瑜雖然是舒縣人,但近年來整個家族都遷往了壽春,且劉勳、陸康防範甚嚴,他無法進城,也就無法說服城中熟人作為內應。孫堅不得已隻好留孫靜率兵一萬繼續圍困舒縣,他與孫策、朱治等人率兵渡過長江,進入丹陽。丹陽太守周昕與袁氏相善,此時袁術與孫堅已經結成同盟,他便沒做抵抗。

而此時,張胤聽從了荀攸的建議,表避居淮浦的漢室宗親、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劉繇為揚州刺史,並密令青州水營主將太史慈和夷洲都護陳誠助其掌控會稽、吳郡諸地。與袁術、孫堅相比,會稽太守王朗、吳郡太守盛憲更心向朝廷,先後宣布聽從劉繇號令,率兵據守郡中各處要地,以防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