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26章(1 / 3)

劉丹介紹了佛圖澄顯神通的事跡,起佛法神通,大家都很好奇,神仙是人人都向往的。劉燁問道:“這佛法神通又是怎麼回事呢?還有道術神通是怎麼來的?道德經也‘不出戶,知下;不窺牖,見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佛法神通白了很簡單,道家、佛家包括儒家都教人要清心寡欲,要控製自己的欲望,不要被欲望控製。就像那麵鏡子,當你的欲望很少的時候,鏡子上沒有那些汙垢,它就能朗照十方,很多東西就會顯示出來。當然,你要修行到很高的層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佛法修煉開悟,成為地上菩薩,這叫初地歡喜地,這是看到了自己的本性,所以生出無限的歡喜,但是鏡子還有汙垢。二地菩薩叫離垢地,離開一切汙垢,離開汙垢之後就是三地菩薩‘發光地’,這個時候心光發明,會出神通,能夠看到很多的東西。

當然,也不一定要開悟了才能出神通。有些神通叫‘報通’,就是自己這個身體自帶的神通,有些事心清淨之後顯發的神通。比如有人在山洞打坐修行,忽然山洞象白一樣明亮,洞內的東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道家叫虛室生白。有時透過山洞岩壁能看見附近城中鬧市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常,這些都是因為心中汙垢開始清除後,心底的智慧之光閃耀。這個時候不能去追逐,不能想著把這些境界留住,如果動了念頭就會出毛病。”

“九弟,既然道釋儒三家都講要清心寡欲,要放下世間黠慧,那為什麼你要把這些奇技淫巧搞出來呢?還有,佛法這麼博大精深,為什麼你不去修行呢?”劉毅問道。

劉丹苦笑了。任何正統的宗教都是教人放下欲望,這樣才能得生堂,不會墮入惡道。西方聖教也是這樣,中世紀的時候把人的個性全部打壓,歸附於神性之下,造成社會長達千年的停滯。有人這是黑暗時代,到底是不是黑暗還很難。後來文藝複興運動,思想開放的時候連帶著古希臘羅馬的一些科學技術得到發展,然後是大航海,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欲望和個性的解放造成了很多的社會問題。你能你現在就是先進嗎?

到了近代西方入侵,最後在思想界占統治地位的道釋儒毫無應對之策,反而成為保守勢力反對變革的工具。最後來了個青年運動,砸爛孔家店,把道釋儒全部掃到曆史的垃圾堆裏,高高舉起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麵旗幟。到了今,大家發現西方文化對於震旦衝擊太大,很多社會思想道德問題都暴露出來,最後發現還是要回歸傳統文化,所以這三家又起來了,於是各種講壇出來了。

劉丹道:“這些技術不能歸為世間黠慧一類。黠慧是指狡猾聰慧,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損害大眾的利益而動腦筋。之所以大家有這個誤解,是因為受儒家和道家的影響。

其實真正的佛家修行是講究學習五明的。所謂‘明’就是學問、學科,古印度的五門學科,涵蓋了當時世界所有的知識體係。在印度佛教中,能夠被稱為班智達的,代表他精通五種學問,也就是五明。甚至後期又發展出五明,與五明合起來即為十明(五明是韻律學、修辭學、辭藻學、戲劇學和曆算學。)

佛家五明。一內明。二因明。三聲明。四醫明。五巧明。內明為求自解學(自己悟道明理)。因明為伏外執學(降伏外道)。聲明為令他信學(傳播佛法)。醫明為所治方學(治病救人)。巧明為攝一切眾生(攝收眾生)。

工巧明就是科學技術,包括的範圍很廣:農,商,事王,書、標、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雕塑),生成(豢養六畜等),防那(紡織、編織、縫紉),和合(調解爭訟),成熟(飲食業),音樂等十二種均屬此。印度的高僧很多是大學問家,不過佛教傳到咱們這裏,工巧明好像也不講了。

為什麼要學五明呢?這是為了求一切種智。若不勤習五明,不得一切種智。什麼叫一切種智?就是能以一種智慧覺知一切道法、一切眾生之因種,並了達諸法之寂滅相及其行類差別之智。不得一切種智,不能成佛。

大修行者都是有大智慧的,菩薩開悟之後,發起六度萬行度化眾生。萬行就是修行的行門很多,行門有多少呢?行門有八萬四千種那麼多,每一門都是學問,菩薩都要學習。菩薩欲化導眾生,必須以四法攝受(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使其依附,然後導以大乘正道。

比如你們喜歡談玄論道,菩薩就和你們老子易經,你喜歡作詩就和你談論詩詞,你是鐵匠就和你打鐵的技巧,你是家庭婦女就跟你孩子的事。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三十二種人,三十二種職業,菩薩都可以和他們相處融洽,都能和他們談得來,最後度化他們。你要是不了解人家,你有怎麼能和人家打成一片?人家又怎麼會聽你的?這都是智慧。”

佛陀有十個名號,其中一個是“正遍知”,世界上的一些學問佛陀都毫無錯謬地知道,這叫正遍知,這個名號不是虛的。科學技術也是一種智慧,當然需要知道。佛陀在出家前就學習了當時世界上的所有學問。以前在古印度,家裏最聰明的孩子都送去出家,因為孩子成就了可以回過頭來度家人。

最讓大家稱道的就是如來這句話:“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當時佛是怎麼知道的?佛陀有十大弟子,個個本領高強,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開了眼,喝水用阿羅漢的眼看到水中全是眾生,於是他就不敢喝了。佛陀告訴他:不應以眼觀察,而應以肉眼為準。微生物並不是我們肉眼的對境,損害它不會構成殺生的罪業。

如來能夠發現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知道它的本末、本因,知道是從何種因緣而生的。以至於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多少滴的雨水,釋迦牟尼都佛知道。眼前的種種鬆樹,為什麼是直的?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這個鵝一出生為什麼是白的?烏鴉為什麼一出生就是黑的?這些都能了知它們的所來的緣由。

菩薩渡人以同事最為善巧,比如你是炒股的,我跟你生命無常,眾生皆苦,萬法皆空,勸你不要炒股了,你肯定要罵我。如果我先跟你股票,而且我還能判斷股票的漲跌,股神那種的,你肯定高興,會和我交朋友,最後是知己了。有了信賴,這個時候我再跟你萬法皆空的道理,你就信了。當然,前提是你有法緣。你如果跟佛法無緣,釋迦佛來也沒辦法。

有人學識淵博,人情練達,可能會離“道”越遠。這句話也對也不對,什麼東西都要學通透,不要被所學的知識困住了,要有大智慧。隻求自己解脫那是乘道法,菩薩道是為了無量無邊如父如母的眾生而修行,如果你沒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隻會念經,不知道世間的疾苦,話打動不了人心,有誰聽你的?你能把佛法弘揚開來嗎?

有人,開悟了不是什麼都知道了?就像惠能大師,開悟後除了不識字,其他什麼都會。其實惠能大師與眾不同,應該是古佛再來,不識字也是為了弘揚禪宗的不立文字而有意限定的。一般人的開悟是得到了根本智,還有後得智需要學習。觀音菩薩開悟後頓超十地,得了一切種智,那是以前累劫修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