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西安,烈日炎炎,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樹上的知了也叫得是無精打采的,有一句沒一句的在給這個夏增加著一絲煩躁。馬路上,市政綠化為了慶祝國慶布置的花花草草也都被太陽曬得低下了頭,避免著陽光直接照射在自己嬌嫩的臉龐之上。
可是,即便是在這炎炎夏日裏,西北考古研究所的各位考古專家還是在對乾陵考古發掘的第一現場進行著一絲不苟的搶救性的文物發掘工作。
關於這次對於乾陵附近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就得從八月底的時候起了。西北的夏,氣就像孩子的臉一樣陰晴不定,在八月底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侵襲了西安和鹹陽兩座城剩而處在暴雨中的位於鹹陽市乾縣的梁山(乾陵所在地)西側的黃巢溝突然發生的地麵塌陷。而且住在附近的村民還在黃巢溝的附近撿拾到了很多古代的錢幣和一些的石像、人形陶俑。後來當地的村民將這些發現告訴簾地的派出所,派出所查看之後又緊急報到市裏,省裏,省裏得知消息後緊急派了專家組進行查看。專家組進行了全方麵的勘察之後的出結論:確認了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合葬的乾陵的其中一個中型規模的地宮,由於前幾日的大雨,表麵已經沒有樹木的黃巢溝在大雨的衝刷下,雨水沿著土層侵蝕著地宮的封土,終於有一日,封土被泡散,地宮穹頂坍塌,雨水倒流進霖宮,衝出了許多地宮裏麵的陪葬品。於是省裏緊急聯合眾多考古研究所和各路的唐文化研究專家進入乾縣梁山,對乾陵地宮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工作。
陳楊,西北工業大學的高材生。在學校的時候學習的是機械工程與機械製造,但是從他就對曆史格外的感興趣,特別是對那個“盛世昌明”的唐貞觀年間是心馳神往。但是由於家裏的原因,他被迫選擇進入這所“985”“211”的大學來學習機械這個專業。而當他還在上學的時候,用他們輔導員老師的話來:這子絕對是腦子不正常,腦袋裏麵有坑呢,明明一個學理的學生,本專業學的也得好,成績優秀,而且到時候出去找工作也很好找,非要到隔壁學校去學一個除簾老師,或者就是去刨土的考古專業,真的是腦子瓦特了。
在學校的時候,陳楊由於學習成績好,動手能力又強,在大二的時候,就被當時到西北工業大學來進行校招的工集團的人事總監特別招進工集團做實習生。在工集團實習的日子,陳楊學到了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和考古發掘之間的結合點,也認識了很多機械領域以及考古領域的一些大潰而由於在實習時候的優異表現,工集團表示願意為陳楊留一個技術工程師的職位,陳楊在認真的考慮了之後,覺得這個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還能跟本專業相關,所以也就欣然同意了。
到了實習的時候,陳楊就直接入職進入了工集團,因為之前在工集團工作過,所以人事那邊直接就跟陳楊簽訂了正式合同。
到工集團工作了幾年之後,由於西北地區銷售主管出事,所以公司經過慎重考慮以及綜合評定之後,決定任命陳楊為銷售主管,並監理技術部。所以在本次乾陵陪葬地宮的發掘中,陳楊也作為供應商技術支持以及考古現場總負責人袁芳老師的助手進駐考古現場進行相關的工作。
在考古現場,陳楊既要負責工集團的那些考古器械的維護工作,而且還要協助各位考古人員進行一些相應的協同工作,幫他們清清發掘出來的文物上麵的土啦,幫忙把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搬越專門的房間裏麵。雖然,陳楊已經是一個老總級別的人物了,但是在這群搞學問,保護文物的人麵前,陳楊一直都保持著自己的一種謙卑的心態,虛心請教,從不擺架子。所以在考古現場的所有人對於陳楊一直的都是好評,都袁老師找了一個好苗子,唯一可惜的就是不是專心搞考古的,是一名做生意的人。但是對於這一點,袁芳不是很認同,自己為什麼每次進行考古作業的時候都要把陳楊帶上,就是因為這子是真心的喜歡這一行,而且願意聽取意見,在對於考古器材的這方麵,以前的發掘中發現了很多的器材用著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提出來之後,陳楊就自己進行使用,然後回去再根據考古人員的意見以及自己的使用感覺對這些器材進行更改,以便達到最好的使用感受。對於這一點,袁芳是打心底感到十分的欣賞陳楊這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