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日全食(2 / 2)

國軍這頭,在前期撈刀河防線的作戰中,第4軍遭受重大傷亡,第10軍、第20軍、第26軍、第58軍的損失亦是不輕。

日軍一路高歌猛進,先頭部隊已於19日抵汩羅江北岸,昨晚十一時起開始組織全線強渡。負責汨羅江防線的第37軍和第99軍已經陷入苦戰,由於兵力不足、炮火支援匱乏,神鼎山、鴨婆山一線陣地岌岌可危。

按照日軍的攻擊速度,汨羅江沿線的戰鬥肯定不會持續多久,薛老總滿世界的劃拉部隊去增援。別說日全食,就算有嫦娥出現,他都不會有興趣。

阿南惟幾那頭同樣不輕鬆,日本人一向認為他們膏藥旗中間畫的是個陽,這邊正和中國軍隊玩命呢,頭頂上突然出現了天狗食日的場景,當兵的心理不犯嘀咕才是怪事。

尤其是第四師團,大阪兵對神神叨叨的事情更加敏感。平日裏出門尚且要擇個吉日,就今天這種場麵,誰敢不當回事?!有人暗中調查過,全師團千人縫的普及率絕對排在日本軍中第一位,為加強“防彈”效果,不少人口袋裏還揣著寺廟裏求來的平安符,甚至還有帶著十字架的家夥。

戰爭年代,所有能鼓舞士氣的機會都不能放過。趁著日食還在繼續,李有財趕緊安排人下連隊進行宣傳。

和其他地方部隊不太一樣,新24師沒有養什麼酸文人當高參。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就是師部的參謀和十幾個隨軍教員,想要整一些老百姓能聽懂的宣傳口號,難度委實不小。

眼瞅著這幫家夥跟得了便秘一樣,李有財決定另辟蹊徑。營區不遠就有唱蓮花落的乞丐在討生活,男男女女足有十好幾個。直接讓老虎帶一大把零錢過去,現場征稿,每編出一種新詞就發兩塊錢的“稿酬”。

“天狗食日,這是好兆頭,老天爺都瞧著日本人不順眼。”

“這是二郎神的哮天犬來助陣,阿南惟幾這回還得打敗仗。”

……

詞編的委實有些扯淡,但是在軍營裏很有市場。

新24師的文化教育在國軍序列裏絕對屬於第一梯隊,但大多數弟兄也就是能借助字典讀書看報、會扳著指頭做一些簡單的數學題。不管是趙誠亦或者李有財他們,從沒指望自己手下的兵能夠在一起討論阿基米德或是牛頓,這種場景比日本人會集體自宮還不靠譜。

於是乎,半夜站崗時有的兵居然會衝著草叢裏的黃鼠狼磕頭。有連排長私下向師部彙報過,軍營裏丟了錢不一定會出事,可要是誰動了別人的護身符或是佛像,妥妥地會打起來。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不管這種宣傳手段上不上得了台麵,隻要能鼓舞士氣,趙誠都不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