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眸子(1 / 2)

楊昭衍緩緩走出大殿,身後隻遠遠跟著和譯大將軍,停在了殿前,望向遠方的空。

“三殿下,是先去內宮還是回寢宮。”和譯快步上前,俯身向麵前隻到他腰間的孩子問道。

朝堂上的大臣們都,三殿下是最不像陛下的皇子,下人都知道隋帝楊繼尚武,一手龍牙槍早年間也是隋國數一數二的。膝下大皇子,荊王楊昭舜,師承嘯風堂,成年後領軍出征立下戰功無數,憑借著一把嘯風劍七進七出,斬敵將首級如入無人之境,令人喪膽。二皇子楊昭明雖沒有大皇子那般軍功累累,但也繼承了隋帝的龍牙槍,但不喜政事,曾常年浪跡江湖,結交無數江湖豪傑俠客,也頗有聲望,近些年來回朝也是為人服,畢竟陛下年事已高,當立儲君。

可楊昭衍從體弱多病,母妃早逝,寄在皇後膝下為子,隋帝以強身健體為由,也讓他多多練武,可皇後與其母妃感情深厚,故而十分寵溺於他,眾太傅也就不敢太過為難。久而久之,隋帝也就任由他去了,朝上大臣也明白,這位三皇子日後最多也隻會得個親王封號。

楊昭衍年歲與兩位皇兄相比差了不少,本就年幼,更無心爭權,閑暇時間總是喜歡跑到文書閣翻閱古籍,常看英雄演義,心中便向往著光怪陸離的世界,祭祀的巫術,羌族的傳,北陸的奇聞……但愛不釋手的還是記錄機巧的《工開物》以及浩渺帝離世前口述整理出的《浩渺算經》,不過這本算經太過晦澀,文書閣的老人們見其如此喜愛這些,便也都交由他一些算經注本,上麵都是些實例故事,讀起來有趣又不難理解。

長此以往,閣中老人便稱三殿下為公子昭衍,傳開了之後,皇親們也都口中叫著公子何如何如。

靜默了一會,公子昭衍低聲道:“大將軍回朝吧。”

這個時辰,朝上還議著事,近幾年大皇子與二皇子在殿上各自為政,紛紛舉薦自己身邊的親信入朝為官,此時,兩人正在為空缺的中樞監閣左尚書一職爭得麵紅耳赤。

“好了!”隋帝左看右看,皺緊眉頭聽了半,終於是不耐煩了,“都給朕住口!你們二人就不能少些爭鬥嗎?”

朝堂上忽的安靜了下來,以往遇到這種時候,隋帝都是一言不發,隨二人各執一詞,差不多時候在問問百官意見,實則心中早有人選,今日不知為何,竟直接發火。

隋帝輕扶額頭,旁側身著紅袍金邊的老者一步上前,推了一塊靠墊放在他身後,此人便是大隋兩朝元老薑賢,平日裏素不言語,身為司禮監總管,卻是司禮監唯一一位未淨身的掌權者。

隋帝看了看暗中搖頭的薑賢,心中了然,片刻後忽然道:“朕決定節後引兵伐越。”

朝堂上又是一靜,百官緘默。

“父皇,兒臣以為,這並……”大皇子拱手準備勸阻,瞥見身旁鎮邊大將軍垂眼微微搖頭,心中一頓收住後話,“嗯……這……兒臣以為,父皇應當多加思忖,以備萬全之策。”

隋帝抬眼看了看二皇子昭明,沉聲道:“嗯,昭舜昭明,朕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們,我大隋立朝二十餘年,邊陲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那麼朕,最大的敵人是誰?”

兩位皇子這時滿臉疑慮,麵麵相覷。大隋北鄰殤國,東有越國,向西跨過墟水入海的雲望海峽便是西陸雲國。除去這三大邦國,其他大大附屬諸侯國也足足有十個,不過近些年來大隋與其他邦國也一直互有往來。

隋帝看了看兩位皇子,隻見二皇子昭明張了張口又微微低頭,到:“昭明,但無妨。”

“兒臣以為,是越國。”楊昭明見狀,緩緩出。

“好,那你為何是越國?”

“我們大隋,府之國物資豐厚,又有三十萬龍吟鐵騎,五十萬虎嘯輕蹄,戰無不勝。往西,我國與雲國素來交好又隔有雲望海峽;往北殤國,下人皆知殤國乃蠻夷之地,各部之間征戰不斷,互相仇視,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二皇子朗聲道,“可再往東去,越國雖,但越人多出良將謀士,善於排兵布陣,而且鍛造之術也是舉世聞名,一旦征戰,良甲利刃箭矢也是源源不斷。所以兒臣以為是越國,但隻要父皇給兒臣一支軍隊,我定能帶兵鎮守東關,替父皇收服東越。”

“的好,我就要你這樣英勇的兒子!”隋帝一拍手,“但是並不是越國,你隻對了一點。”

“是北殤國。”大皇子見父皇轉頭看他,拱手道,“兒臣以為,越國雖然善於攻伐,可以舉國為兵,但是越國素來隻會固守疆土,且父皇曾幫助過越王平亂安邦,越王對父皇更是敬重有加,故而越國不會有逾矩之嫌。”

楊昭舜雙手一分,攬袖收於背後,緩緩踱步,側身看了看二皇子,一頷首道:“而北殤國,雖然各個部落之間多有衝突,但是各部落騎兵驍勇,每個人從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擅長騎射,號稱馬背上的草原。而且,兒臣聽聞日不落平原上出了個金王,勢要統一北殤,據消息,草原上的大部分部落已經或歸順金王或被其鐵騎踏平。試想,如此驍勇善戰的民族,一旦聯合起來,整整一個北殤的騎兵南下到我大隋的領土,便是猶如蝗蟲過境,沿途必將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