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章 天啟出殯(1 / 2)

被抓的這些人,都是魏忠賢安插在錦衣衛的耳目,信王經過多方的暗中調查,確定了名單,做下了精心的部署。他讓這些人今天晚上哪也不許去,就在鎮撫司待命,說有要事相商。

信王雖然還未登基,但誰都知道,他就是未來的皇帝,自然無人敢違抗旨意,都在鎮撫司等候。

信王提前安排人手,在鎮撫司周圍布下了埋伏,楊春寶等人持有密旨,並沒有費太大勁,有個別想反抗的,被當場格殺,其餘的眼看大勢已去,乖乖束手就擒。

淩雲飛出身官宦世家,為人低調,武功修為高深,由於不滿魏忠賢所為,一直得不到重用,在六扇門做一名捕快。信王和淩父有些交情,通過考察,覺得淩雲飛此人可以培養,遂暗中努力,扶植其做到了總捕頭之位。

信王又把熊傲、陸靈菲兩人安置在淩雲飛身邊,一半是協助幫忙,一半也有監視之意。

今天晚上,接到司馬兄弟送來的信王的密函,淩雲飛立刻行動,先把六扇門忠於魏忠賢的爪牙關到了大牢,接著趕到皇宮,押著被抓來的那些人,告辭返回六扇門。

幾人走後,信王道:“今晚虎口拔牙,老賊一定會暴跳如雷,但他抓不到真憑實據,並不能怎麼樣。他猖狂不了太久,隻等本王登基稱帝,就是老賊的滅亡之期。”

他接著歎了口氣,道:“唉,外憂內患,這真是個多事之秋!皇太極、魏忠賢、魔族,本王的這個皇位並不易坐啊。”

傅青竹道:“王爺若想做個中興之君,那就要廣招天下賢士,同心同德,君臣一心,才可能恢複大明朝的元氣。若是貪圖享樂,沉湎酒色,那這個皇位就不是不易,而是不穩了。”

信王心頭一震,沉聲道:“多謝傅公子,公子若是有意仕途,那是小王之福。”

“哈哈,再說吧。”

………………………………………………………………

早晨起來,魏忠賢就眼皮直跳,剛進宮,就收到了一連串的壞消息,在最初的震怒過後,他靜下心神,暗道:“這些事情擺明都是信王所為,過幾日他若正式登基,恐怕會趕盡殺絕,魔族親自上門,正是天賜良機,就讓他們出麵,也正好展現一下他們的實力。”

他在宮中坐了片刻,和客氏匆匆說了幾句話,徑自坐轎走了,出了城門,直奔郊外的閣樓。

靈寶閣雖然被毀,但地方還在,魏忠賢讓手下人重新修葺,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擴建了許多,殘肢令的核心人物眼時都集中在此地,月傾城自然也在這裏。

魏忠賢心中把信王恨得咬牙切齒,表麵上卻是不動聲色,同時他從魔族口中得知了荊斬龍的武功,心想此人在寧遠逼得皇太極自刎,蜀山大敗魔族,委實是眼前的頭號勁敵,務必要除之而後快。

在宮中守靈的信王得知魏忠賢裝作無事似的離開了,也不禁暗自佩服此人的城府之深,他心中清楚,魏忠賢必定正在秘密部署對付自己的方法,隻等出殯之日,或許就是一場刀光劍影。

時間飛快,這一天就到了天啟出殯的日子,舉國發喪,葬禮十分的隆重。

明朝的皇陵有三處,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紫金山,他的老家安徽鳳陽也建了一處,是他父母的陵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皇陵選在了京城西北昌平州的天壽山,史稱‘明十三陵’。

天啟皇帝自然也葬在十三陵,這天早上,龐大的送葬隊伍從紫禁城出發,浩浩蕩蕩,向天壽山而去。

送葬的路段已經提前修好,京城的百姓被要求有秩序的站在道路兩側,六十四名拿著招魂幡的引幡人走在最前麵,身後是送葬的儀仗隊,128名杠夫抬著皇棺,三班輪換,皇室成員手扶棺槨,護衛人員緊跟其後,身後是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還有和尚道士,一眼望去,足足排有幾十裏那麼長。

隊伍走走停停,送葬的人群要停下來休息,和尚道士會在臨時搭建的蘆棚做法事,行進的速度緩慢。

黃昏時分,送葬的隊伍走到了距離天壽山三十裏處,停下來搭起了蘆棚,三十名和尚、三十名道士布下道場,開始做法事。

這些和尚、道士並非隨意找來的普通之人,乃是天師教弟子和白馬寺的僧人所扮。

那天在皇宮中經過商量,傅青竹聯係了祝三通,讓其帶人從洛陽趕來,接著又聯係張嘯飛來京,信王也讓福王通知白馬寺方丈本無,讓其派可靠的弟子過來。

這樣做,是謹防魏忠賢的人混進來,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做完法事繼續前進,到達天壽山時,已是第二日的早晨。

遠遠望去,天壽山叢林疊翠,雲霧籠罩,氣勢磅礴的大宮門坐落在莽山和虎峪山之間,這裏是十三陵的門戶,從此處進去,就到了陵墓區。

到了這裏,等到把棺槨送入陵墓,送葬的隊伍基本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的事情會有專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