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這麼大,杜若離第一次與一個異性的年輕男子如此親近。
兩人在餐桌上一直不曾開口說話,杜若離向來是一個人吃飯,所以也不覺得不妥,至於梅庭笙的話,或許他習慣了安靜地就餐,兩人一言不發地吃完了飯,隻覺得是默契,有幾分投緣。
飯畢,梅庭笙幫忙收拾餐桌,杜若離負責洗餐具。而後,杜若離把一杯溫水遞給坐在沙發上的梅庭笙:“今天真的很感謝你,感覺很久都沒有吃上這麼一頓家常飯了。”
“不用謝,我才要謝謝你今天請我吃飯,我都很久沒有和人一起吃過飯了。今天過得很開心。”
梅庭笙身上總是一股溫和之氣,讓人覺得很安心,很舒服。杜若離本能上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和他相處起來總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自己在不覺中就被他感染,連話都比平常多了起來。
“你也喜歡《詩經》?”梅庭笙看著茶幾上翻開的詩經。
“對呀,《詩經》很美,思無邪。你也喜歡?”
“嗯,《詩經》越看越美。屈原的《離騷》我很喜歡。”
“我也很喜歡。”
??????
一下午,杜若離和梅庭笙都在聊《詩經》和《離騷》,很多觀點都出奇一致,兩人越聊越投機,頗有想見很晚之感,兩人在交流探討已經熟稔,直呼其名。不覺天色漸晚,梅庭笙告別杜若離起身離開,杜若離卻是有些不舍,很少能遇到這樣能和她一起無障礙地交流文學的人了,不過轉念一想,兩人都是鄰居,以後也有的是溝通交流的機會。
坐在前往學校的地鐵,杜若離打開手機短信,收到通知,學校聘請了一位美國華裔梅姓教授,十點文學院要舉行歡迎儀式,並讓這位梅教授做美國學術研究報告。
杜若離對這位梅教授不太了解,隻聽說是一位很年輕的教授,才三十多歲,學術成就很高,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力,與美國的漢學家交情很好。
到了學校之後的杜若離忙著幾天前還沒有完成的項目,也就沒有對這個梅教授多想,即使同一個辦公室的人一直在八卦這位神秘的梅教授,杜若離也是置若罔聞。
很快就到了十點,杜若離便起身前往學院的大型學術報告廳。而在學院的大型學術報告廳內,文學院陳院長進行了發言後,梅教授登台交流他在美國的研究。
“漢樂府,偷偷繼承發揚《詩經》。竹林七賢、建安七子、陶淵明,這些傑出的人才不被教條嚇倒,仍把《詩經》作為文學看待。凡夫俗子,就認《詩經》為經典。豪傑到底是豪傑,天才畢竟是天才。中國的純文學是《詩經》,是《楚辭》。”
杜若離聽著這琅琅聲音,覺得耳熟,抬頭一看才發現梅教授居然就是昨天她遇見的梅庭笙,她驚愕了一番。不過,昨天她和他交談時就發現他的文學素養很高,對於國學經典信手拈來,侃侃而談,當時還覺得慚愧,自己身為文學院國學講師隻能自歎不如,如今反倒釋然了。
杜若離想起自己昨天對梅庭笙說的“我覺得今天看《詩經》應該看的是她純粹的文學性、文學美”有點慚愧,她隻是單純從《詩經》給她的感覺來談《詩經》的文學美,卻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隻能對他說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梅庭笙卻能引經據典,援引美國漢學家以及五四時期國學大師們的專著來談,而且加入自己別具一格的想法和解說,讓人心悅誠服。
梅庭笙的學術報告很精彩,院長對他讚譽有加,學校教授也不由得佩服。
回到學院,杜若離的導師王教授告訴她他要前往美國做為期兩年的學術交流,暫時不能帶她做研究項目。學院梅教授已經回來了,目前梅教授的手下沒有博士生,王教授就推薦杜若離跟梅教授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