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本人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修佛者,生於1970年,從喜歡武術、修行,不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很可惜自己福報不夠,機緣不足。80年代初期,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紅遍大江南北,武術和氣功開始興起,本人如饑似渴的從《氣功》等各種書籍中琢磨,開始盲修瞎煉,多次欲出家未成,後來流離顛沛,艱難度日,直到6歲以後,才生活穩定了下來,能略微像樣的修行一二。這幾年看到一些非常不錯的修仙,如:閑坐閱讀的《末日奪舍》,甘棠狂生的《邪仙韓笠傳》,竹短笛的《凡人晉仙傳》,藍月的《凡人真仙路》,幻雨的《仙碎虛空》、《百煉成仙》,鵝是老五的《最強棄少》、《造化之門》、《紈絝瘋子》、《不朽凡人》、《星舞九神》,很是高興,可是這些修仙在武術與修仙的根本區別、修仙與佛學的根本區別,這兩個關鍵點上很有些含糊,也許是因為界壓力(有心人會有體會到),也許是因為作者自己對修行本身沒有太多的感悟,在本文中,雖然隻是博得方家一笑,覺得還是應該憐憫眾生為好,在此泄露機,闡述一二:武術與修仙的根本區別,在於凡夫習武強調:內修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通過打熬身體,修行內氣,實現強身健體,身強體壯,並不涉及到道感應,這樣下去,即使武功再高,乃至下第一高手,可是百年一過,化為塵土!而修仙的關鍵在於:下手在先,隻有深入禪定,神識進入混沌先狀態,感悟道,才能奪地之造化,長生久視,法力無邊。

修仙與佛學的根本區別,在於絕大多數修仙者(呂祖等後來也轉修佛門)都是從有想的妄心出發,去追求永恒,這種修仙,最多隻能到達神仙境界,要想永恒實在是積雪成糧、磨磚作鏡,要想真的永生,必須明徹自心,懂得八識心王,認識到真如本心(也就是佛性、真心、法身、清淨識、根本智、法界體性智、諸佛妙圓覺心)不生不滅的道理,“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隻有放棄妄想,回歸真心才能成就。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本初佛普賢王如來,經無數坎坷,洞徹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於遠古第一個成佛,從而得以開辟佛門,真正普度眾生,真正實現生命的永恒,自此後,眾生才明白,若想實現度化眾生和自我生命的永恒,必須皈依我佛,勤修戒、定、慧,遠離貪、嗔、癡、慢、疑,大發慈悲心和菩提心,精進勇猛,努力修行。本人修為尚欠,的有些囉嗦,可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已經在《金剛經》、《般若密多心經》、《圓覺經》、《大涅槃經》、《大佛頂首楞嚴經》金口宣,六祖慧能大師的《壇經》,元音老人金剛阿闍黎的《恒河大手印》,藏密中至高無上的《大圓滿教法》中也的很是清楚,隻有明心見性度化心中眾生成佛,才能實現生命的永恒。佛門偉大,一句真心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柱清香,磕頭三下,就可以奠定生命永恒的種子,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雖然寫了很多的男女情欲之事,但本文絕不是宣揚色情的文章。孟子曰:食色性也,這是人之本能。任何成年人隻要捫心想一下,都應該知道,乃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的含義。本人沒有吳承恩大師那樣高深的修為,寫不出《西遊記》那樣的大作,本人要是寫觀死的法門,估計也沒人想看,本人實在是隻是一個對佛法略有所知的凡夫,沒有那個能耐去寫一部經典,凡人的生死之道,除了生死本身和性之外,實在是沒有太好的話題,不寫不行,本文也借此引出主人公修行經曆。

本文中除了一些道法外,還摘錄了一切諸佛之祖、聖無限尊無極普賢王如來親自傳下的珍貴殊勝的《大圓滿教法》的少許內容,任何人隻要認真讀誦其中的《能顯自然根本智普賢王如來祈願文》,所有聞此誓願諸眾生,於三世內必成佛!!

本文不是經典,隻是一個,你可以把它當做類似《西遊記》的,如果有人稍微接觸過修行的話,可以看西遊記的目錄,那就是一部佛道雙修的修行體驗,絕對不是一個神話故事。

另外,本文中借用了諸多佛經、道經以及諸多大德的論述,還借用了西遊記以及部分修行中的內容,還有互聯網上查詢到的資料,實在太多,在此一並感謝!並回向功德與所有人,若有人能真正讀懂本文,本人也同意被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