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回歸年慶典(1 / 3)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已經對空充滿了神秘崇拜。

光明黑暗周而複始,雲雨冷暖氣象萬千。

一顆太陽就能讓世界大明,兩顆月亮卻與群星爭輝。

不知道那些在久遠的遠古流傳下來的關於的形態是誰傳述下來的。

人們度地量又是根據什麼來考定的。

在模糊而懵懂的神秘崇拜當中,回歸年慶典深為大周人所重視。

回歸年是幸運之年。因為人們可以看到劍星回歸。

劍星回歸一般都在十一月中旬,冬至日白晝最短的時候。

兩顆月亮大不一,懸掛在東方的空中。這時候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去,但是已經沒有了耀眼的光芒,人們甚至可以看到太陽的表麵有黑色的斑點。

淡淡的薄霧和暗下來的空讓人們感到沁入心脾的寒冷。

劍星自東方地平線向上,劃破夜空,拖著長長的尾跡,火焰和濃煙,發出沉悶的破空之聲,筆直向上。劍星耀眼的光芒,在霧氣之中顯得非常內斂。它散發著十字形的光芒,越來越亮,越來越大。沉悶的聲音伴隨著風雲翻湧,越來越刺耳。人們從信仰降臨的歡呼,到奇觀震撼的沉默到最後,在大自然力量的壓迫感之下,感覺到人類自身的渺和無力,而漸漸顫抖,恐懼。很多人臉色蒼白呼吸緊張,顫抖著,像一顆向日葵一樣,注視著劍星劃破蒼穹。最後漸漸遠去,消失在空中。雲合霧繞,下一場帶有冰花的雨,回歸年的冬就來了。有時候回歸年還帶來罕見的雷雨。雷雨通常會在劍星回歸之後五之內降臨。

飛星回歸之年,就是回歸年。這顆飛星,人們稱之為劍星。

劍星每隔七十年就會重新出現在空中,自地平線破空而出,飛向高空,然後逐漸遠離。七十年一次的規律非常符合我們的道法自然,行有常的觀念。在大周國,劍文化非常盛行。這顆帶有永恒和神秘力量的隱喻的飛星就被人們尊稱為劍星。

時值大周授時曆子六百三十年。郭監正頒布新曆法後的紀年法有兩種,其中一種就是王朝紀年法,通稱子年。

大周國雍州西北部的一座關城名為環城。環城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籌備這七十年一遇的慶典。老城主洪嘉禾經商有道。在回歸日前後各延伸一個月的時間,以慶典為契機推動歸化部族,遠方的城市商隊和本地商人之間的貿易往來。

環城,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圓形的城池。厚實高聳的城牆就是環狀城牆。據是肇建者因地製宜,利用隕星墜落造成的環形山修築的城池。這是一段比較久遠的曆史了。當年環城一帶龍蛇混雜,交戰不休。如今已經成為一座溝通四周散布的歸化部族的交易樞紐,四周散落著一些城鎮村莊,自成係統。

環城之外值得一敘。

這裏丘陵平緩,植被低矮。

此去東南,山林漸密。森林周邊散落著大周人的村莊。一般都有一兩級鬥拱托起平直的坡麵屋頂。這裏是邊遠地區,建築材料因地製宜,木板和幹草是常用建材。多年來和周邊部族的交往,大周邊民也漸漸使用細幼的黃土夯築土塊。歸化部族也逐漸普及大周的坡麵屋頂。隻是屋脊上的裝飾獸骨以區別。山林裏的獵人部落經常就近交易。這次的慶典才把他們從茂密的山林中吸引過來,兜售上好的毛皮和骨殖。虎皮象牙之類的不少見,連食鐵獸,犀牛鱷魚甚至是牙長數尺法人大象都能夠裝籠販賣。獵人們的坐騎和馱運工具多是烈馬、狼、狗。由於沒有閹割技術,他們的坐騎多狂躁好動。獸廊依城牆而建,設在城外。這些狗,產自環城東邊偏南黃狗陵一帶廣袤的丘陵地區。通體黃褐色的毛皮,身長可達兩米,性情溫和。大周人擅長馴化野獸。密不外傳的閹割技術讓野獸變得溫馴服帖。歸化部族和那些獵人部落非常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