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求仙》中的“儒道”(1 / 1)

——儒教總綱——

【修煉類別】煉氣士

【修行本源】浩然之氣

【修煉過程】(吟詩彙聚)文氣→(地回饋)浩然之氣→(煉化)真氣

儒生需要經文宗夫子協助“開蒙解字”,參悟文字機,才能用文字溝通機,而獲得地回饋浩然之氣。剩下的煉氣方式和道門基本相同。

因“浩然之氣”和“大道元氣”同源異種,儒、道兩家煉氣方式又很接近,所以世間常常有“儒道雙修”者,比如詩仙李太白。

(提前劇透一下,其實,是儒、道雙修的意思,就是主角其實會走儒、道雙修的路子)

——————

【儒家-“浩然之氣”出處】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南宋詩人文祥也曾作《正氣歌》:

“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修行路徑——

儒教士林龐大,儒門修士修行有【正統】【野修】兩個路子。

【正統】:先由文宗夫子“開蒙解字”,而後成為童生,考上秀才之後,才稱為“正統”路子;再往上繼續科舉考試,還可以進階成為“舉人”“進士”,再往上被人間帝王冊封,還有“翰林”“大學士”“大儒”“亞聖”“聖人”。

——正統路子的好處,每一次進階文位,都可以去文廟裏,接受文曲星的才氣灌體。才氣越多,越能養出浩然之氣。

[文位]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聖——亞聖——聖人

【野修】:多數經過“開蒙解字”的儒門弟子,不參加科舉考試,連“秀才”文位都沒有,稱為“野修”。通常情況下,“野修”是被“正統”所瞧不起,文氣也遠遠不如“正統”儒門弟子。

——但有些“野修”縱奇才,生不需要開蒙解字,就可以“詩詞驚風雨,文章泣鬼神”,比如詩仙李太白;當然,還有攜帶地球“詩詞庫”而來的薑寧。

——修煉戰鬥——

【降異象】

儒門弟子才氣充沛,所作的詩詞文章別具一格,便會產生“詩詞驚風雨,文章泣鬼神”這種引發地異象的效果。

每次降異象,行文者都會獲得地“浩然之氣”的回饋。

有時候,這種異象是可以幫助殺敵的,取決於詩詞的內容。

【靈犀一動】

儒門弟子觀到某種地美景,或感悟到某種地玄機,有時會產生“靈犀一動”的感應。

在此感應下吟詩行文,將會獲得地回饋大量的“浩然之氣”,而且這股氣至純至淨,無須煉化,直接注入氣海;與此類似的,有佛門的【頓悟】【醍醐灌頂】。

【詩刀詞劍】

從詩詞文章中煉化出“刀劍”實物,或者直接衍化為法術神通。

比如主角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中提煉出“風刀”“霜劍”實物,具有類似飛劍法寶的功效。

又從“君不見黃河之水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中提煉出“黃河之水”的水係法術;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提煉出“龍城飛將”的斬殺法術。

【字鎖機】

“倉頡造字,窮地之變,造化不能藏其秘,靈怪不能遁其形。”

PS1:文字中蘊藏無窮奧秘,更多攻擊方式,後續開發中……

PS:本書致力於描寫“三教九流”的世界觀,儒宗流派隻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