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糧食裝卸(3 / 3)

張澤峰不由得舔了舔嘴唇,話說在東方港生活了大半年下來,吃魚不知道吃了多少,還都是如假包換的生猛海鮮,但是他卻已經吃膩了,偏偏現在吃這些淡水魚反而又有了興致。隻可惜淡水魚的鱗片實在厚實,負責準備夥食的歸化民都有三十多人,每天忙碌地用去鱗器在路邊去鱗和剖魚,忙得不可開交。今天的夥食毫無意外的肯定又是魚粥了,不知道為什麼,在東方港吃的魚粥和這邊的完全是兩回事,這邊的味道要鮮美多了。要知道這段時間在東方港,所有人都開始進行夥食配額製,在元老食堂吃東西也要限製多少了,以前的自助餐式現在也變成了一桌八個人,四菜一湯兩葷兩素,飯也不能隨便吃了。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摸了摸肚子,似乎這段時間下來,肚子都癟下去了不少。

“喵的,我怎麼就來這裏了?”他腦海裏突然冒出這麼個問題來,在舊時空裏他也不過是個船上的機械師,雖然級別不高,但是一個月下來也有五六千,唯一不順心的就是必須要上船才有工資。一旦上了船,就要在海上漂個大半年的,回趟家跟失蹤過了一樣。但是那時候的工作雖然不順心,但是好歹也算是在信息時代,到了國外的港口下了船還能在附近的網吧裏上上網,跟家裏人報平安。可是現在這可是在好幾百年前了,而且還他喵的是個平行空間,海南島都給整沒了,也不知道家裏怎麼樣了?他腦海裏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歎了一口氣,這個時空穿越之旅是一去不回的,對於自己的家而言,自己就算是死了,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又喃喃道,“唉——還好有個姐姐。”

在食堂附近的位置,是一個同樣搭建起來的帳篷,有不少人手裏拿著白色的東西在那裏排隊。張澤峰知道那裏就是結賬處,和東方港糧食收購完全一樣,首先要抽樣檢查糧食質量才能確定收購,確定之後就在過磅處過磅。那種可移動的地磅上擺著一個一個的木製倉板,船上的人把糧食一袋一袋地放在倉板上,稱重後就在紙上登記重量,等到全部稱完了就會由計委人員重新審核一邊,然後蓋章。糧商拿著這張紙,在結賬處排隊,按照順序領取糧款。

話說這些糧商對於這樣的過磅方式和安南的大戶們一樣,沒有絲毫的反感。這可比他們官府每年收糧時用的鬥要靠譜多了,雖然說朱元璋在建立新朝之時為了防止糧吏在收糧賦時抽水,特地命人製作了一套鬥,確定了標準單位,但是那些小吏們隻要決心要從糧賦中抽水,辦法就總比困難多,“飛灑”、“詭寄”、“產去糧存”、“耗糧堆尖”、“淋尖踢鬥”這些手法自然就在每每繳納糧賦之時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但是眼下中國人使用的這種過磅方式卻讓他們感覺很舒服,是多重就是多重,直接看重量,而且每次上板之前還會把糧商們叫過去看磅秤上的刻度,在放好糧食之後會把這個數減下來,這群中國人收糧的事情做得光明磊落,讓他們無話可說,隻能交口稱讚了。

至於搬運糧食的方法,就讓他們無法理解了,從搬運糧食的地方到過磅處,都有被砍下的木頭平放於地麵,擺成走道,人在上麵行走時不會容易滑倒。而從過磅處到裝船處卻是下麵鋪設了木頭走道的厚鐵板,用於搬運滿載糧食的倉板的,是一輛輛看起來就很奇怪的金屬車子,這些車子下麵長長的又有輪子,中間有兩根金屬臂可以戳到倉板下麵,把這些倉板帶著糧食一起叉起來,然後幾個人就推著這輛車前往停靠在裝船處的登陸艇上,這些車子不僅可以靈活地在地麵上行動,還能夠輕鬆地把裝載著十七八石糧食的倉板舉高放低,似乎全然不費力一般,這樣的東西,看得糧商們一個個心癢癢的,不少人都在詢問這些中國人,看這樣的車是不是有售,如果可以買一台回去,以後自己儲存糧食什麼的,就要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