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往今來(1 / 2)

陽春三月,會稽的景色沉醉了所有青石板街道上的行人。

當今下是大晉朝統治,如今已是第二代皇帝在位,號晉太宗。大晉從前朝手中奪過江山不過三十餘年,而太宗繼位卻是整整有了二十七年了,可以大晉朝自太宗起才漸漸穩定和繁榮。太宗自繼位起大興改革之風,將下分為九州三十六郡,州設州牧,郡設郡守,並進行官員製度改革,百官各司其職,且大多勤政廉潔,自此下漸漸由戰亂的創傷中恢複過來。

會稽郡是揚州六郡之一,江南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二,給爺上兩壺酒來!”一位長著絡腮胡的方臉大漢喊道,李出雲聽見這聲音連忙應聲。過了一會,李出雲將酒端上了桌子,大漢卻是有些不滿的道:“怎麼這麼慢,莫非你這醉仙樓店大欺客不成!”。李出雲連聲道歉,並作出了解釋:“這位好漢,實在對不起,你也看到了今這客人實在是太多了。”,大漢也並未在多什麼,李出雲這才拿著披在肩上的白毛巾擦了擦汗,心裏也在嘀咕“這兩也不怎麼,客人是以前的兩倍還多,而且看上去都是江湖客,實在是奇怪”,不過也想不到什麼原因,也就算了,繼續應付其他客人的招呼去了。

李出雲今年十七歲,長相也算清秀,長在江南,少年也多是眉清目秀。他並不住在郡城裏,而是居住在城外的一個村莊,從跟著爺爺長大,並沒有其他親人,爺爺是讀書人,李出雲從也便讀書認字了,待到李出雲長大後,爺爺求人找了個差事,在這會稽郡城裏的醉仙樓做店二。雖然一個月也就三錢銀子的工錢,但是貼補家用卻是足夠了,偶爾還能吃上肉,李出雲也很滿足。從李出雲和其他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就很奇怪,他們都有父親和母親,隻有他沒有,每次他問起爺爺,爺爺總是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漸漸長大後他明白爺爺可能有什麼難言之隱,也就不再多問,他也習慣了和爺爺兩個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這十七年的生活很平淡,沒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如果沒什麼意外他這一輩子也就這樣過了,給爺爺養老送終,然後一個人生活,甚至沒想過娶妻生子。不過有意思的是,李出雲在十六歲生日的那一碰到一位老道士,老道士攔住他非要給他算一卦,李出雲起先並不相信這老道,他也時常聽人起過江湖騙子,表麵上不,在心裏已經把老道士劃分到騙子群體中了,不過老道卻是始終堅持要給他算一卦而且不收錢幣,李出雲看老道士也算仙風道骨而且不收錢,也就答應讓他算上一卦。老道要了他的生辰八字和姓名,然後仔細看了看他的麵相終於皺眉歎了口氣:“唉,易道不易,切記守住自己的本心”,話音一落,老道人瞬間就消失了,李出雲揉了揉眼,看著眼前的街道,行人依然在不停穿梭,卻是再也找不到老道士的人影,心裏知曉大概是真遇到高人了,不過始終想不通老道的話,思考了幾實在不明白什麼意思,也就漸漸的拋之腦後了。

“格老子的,這破機緣出世怎引得這麼多人過來搶”,剛剛那絡腮胡大漢罵道,這聲音大不大,但也足夠讓這一塊的客人聽清楚,包括在忙碌的李出雲。和大漢同桌的另有兩男一女,兩位男子,一位身著青色長衫,眉眼俊秀,風度翩翩,一位是一位國字臉中年,一身布衣,至於女子長相倒是稀鬆平常,沒什麼特點。聽得此話,國字臉中年雙眉一皺,低喝道:“莫要多言!”,聽得國字臉中年的話,絡腮胡大漢似有不忿,聲嘀咕著,不過倒也不再多話。至於其他客人,聽得此話,談笑聲也歇了一瞬,但也隻是一瞬,不過一會便恢複如前。李出雲心思機敏,這個插曲在他心中種了一個大大的疑惑,為何這大漢的機緣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江湖客都是諱莫如深的樣子,不願提起。但是想想,李出雲也便釋懷了,江湖事離他太遠了,他也不願意多加探究,還是多想想怎樣過好自己的日子比較重要。

斜陽殘照,江南也多了些滄桑與豪情。

待醉仙樓打烊後,李出雲與老板告別,便向著會稽郡城東門而去,他要回家。路上依舊行人不斷,其中多是陌生麵孔,是陌生,其實是外地人,當地人即便是不認識,也能看得出來江南人獨特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