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朝堂論國策 下(1 / 2)

“七叔的病可是又犯了,在這朝堂上這等傻話!”端木秉煜笑著。

“睿王是平日裏戲耍鬧多了,也當這朝堂論事是兒戲嗎?”話之人年輕氣盛,正是言官之首卓白。

“殿下久疏朝堂,此等大事可不是對症下藥四個字就能解決的。”穆寧道。

“本王行為去過邊塞,對於這邊塞的風土人情,地理風貌自然不知,自然是沒什麼好法子。可本王所的對症下藥可不是兒戲。”端木淵與穆寧二人一唱一和,將這上乾殿當作戲台,唱了起來。

“七叔言下之意,非得找個熟悉羌族與邊塞之人出主意咯?”端木明初。

“嗯,明初就是聰慧。”

“九叔和白將軍自幼長在邊塞,對於兩國邊塞最是了解,可有什麼法子?”

“皇兄。”端木嗣從一邊走了出來,“皇兄,臣弟有一拙見。要是錯了,皇兄和諸公可別笑我啊。””

“但無妨。”端木佑。

“臣弟認為,戰事持續數年之久,兩國百姓均已是精疲力盡,許多人家宅被毀顛沛流才會淪為流寇,莫不如由我們封丘牽頭,集兩國之資給邊塞的兩國百姓們尋個臨時的居所,有了住所他們自然就能安定下來,也不會惹事生非了。”

“是個好辦法啊。”朝臣讚許,端木嗣回過頭衝著白沐辰眨了一下眼睛。

“微臣就怕這銀錢不夠啊。”王成和。

“白將軍有何高見?”端木淵回頭問道。

“我?”白沐辰指著自己。

“這朝堂上還有第二個白將軍不成?”

“是。”白沐辰看著白榮,自己的父親點頭應允之後,白沐辰道,“我們沒有多餘的銀兩可是我們有布匹、鹽巴和茶啊。微臣久居邊塞,那裏雖地域遼闊但是物資匱乏,尋常家的百姓最缺的就是這三樣東西,特別是鹽。我們可以用布匹和茶作為誠意,告訴羌族人我們想要改變邊塞百姓的生活現狀,讓他們出大部分的銀兩,若是不足再由我們補上頭即可。”

“白將軍高見啊。”身旁之人紛紛讚許。

“流寇之所以作亂便是因為他們缺什麼就得搶什麼。羌族盛產駿馬與鐵礦,很多人都能隨意購置這兩樣東西,駿馬可作行軍,鐵礦可製兵器,隻要有這二者自然就能組成一支散軍,所以流寇作亂打砸搶燒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用鹽和他們換鐵礦及駿馬,這樣既可以壯大我們封丘自己的軍隊,也能同時削弱羌族人的實力,讓他們逐漸沒有辦法再組成一個能與我們封丘抗衡的軍隊,這樣也可鞏固封丘邊塞的太平。”

“白將軍好計策!”

“是啊,如此一來既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壓製那些流寇,又能從根上徹底斷了這禍端。”

“白將軍此計甚妙啊”

“甚好。”高位上的人隻了這兩個字。

“陛下,微臣覺得白將軍之法可行,但由何人去和羌族人交涉?”

“父皇,兒臣願代表我朝前往羌族與羌族王交涉。”端木明初。

“不可,羌族人生性凶蠻,雖已與簽訂和書但其心不定,三皇子乃是皇室血脈,不能冒這個險啊。”曹軒道。

“曹大人多慮了。羌族王並不是出爾反爾之人,既然已經承諾三十年不擾邊境,那便不會做出有損兩國邦交和宜之事。”白沐辰道。

“白將軍倒是對那羌族王的脾性甚是了解。”馮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