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傕真將才,不辱祖宗名(2 / 2)

賈詡接過望遠鏡看了一下,立即對王嵩:“主公,那就是飛熊軍,要等到開始進攻時人才會披甲。

飛熊軍是董卓挑選最強壯的戰馬和士兵組成,人馬都披重鎧,不懼刀箭,衝鋒起來,如地動山搖一般,勢不可當,與主公的並州重騎兵類似,但可能要比並州重騎的戰力更強!”

王嵩一楞,問道:“何以見得?”

賈詡道:“首先是戰馬,西涼戰馬本來就比北方草原強上一籌,而飛熊軍的戰馬,基本上都是董卓從西域搶奪來的,比西涼戰馬更強上一籌。因此,戰馬的負重力和衝擊力比主公的戰馬要強上不少!

其次是騎卒,這些飛熊軍的騎兵,是經過無數次廝殺存活下來的勇士。而主公的將士雖勇,卻因主公多智,很少打硬仗惡仗。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函穀關,強烈請求主公不計傷亡,強攻要塞練兵的原因。因為入了關中,主公就得麵對這一群百戰餘生的惡狼!”

直到此時,王嵩才真正明白賈詡當初在函穀關的良苦用心,而自己卻還一直因士卒傷亡太重而對賈詡心存芥蒂。

“先生用心良苦,嵩受教了。”王嵩誠懇地向賈詡行了一禮道。

此時,杜畿也看出了問題所在,轉身對王嵩道:

“這應該就是李傕這樣布陣的真正殺招,我們要有所應對,隻要破了李傕的飛熊軍,他想從中線鑿穿的計劃就無法實現。”

王嵩與賈詡對視了一眼,賈詡微微點頭,哈哈笑道:“杜大人得沒錯,既然提前便知道列將的意圖,便不愁沒辦法戰勝他。”

杜畿也笑道:“知已知彼,百戰不怠。主公這個望遠神鏡,真是巧奪公的寶貝。敵軍的安排,一覽無餘,豈有不勝的道理?!”

王嵩想了一下叫過許褚和徐晃,麵授機宜。待許褚和徐晃走了之後,王嵩令旗晃動,驅動大軍,列陣而進。

兩軍相距半裏時,李傕首先發動了進攻,錐形陣直插王嵩中軍而來。

雙方弓箭手互射,箭矢如雨,各有傷亡。

三輪齊射之後,步兵陣狠狠地撞在了一起。西涼兵悍不畏死,戰場經驗豐富,單兵素質普遍高於並州軍。

但並州軍勝在鋼甲防護好,武器精良,又有典偉,李勇,楊奉等幾位猛將衝殺在前,也不輸於西涼兵,兩支前鋒相遇,殺了個旗鼓相當。

但時間一久,猛將的作用便漸漸顯露出來,典韋等猛將衝殺在前,西涼軍無人能擋。

俗話:“將乃兵之膽”,在典韋這些猛將的帶領下,並州軍士氣格外爆棚,漸漸占據了上風,將西涼兵一步步住後逼退。

西涼勇將李恒、李維、郭川、史猛等人見狀,也奮力向前,試圖扳回頹勢。

李恒乃李氏將門武藝最強者,有萬戶不擋之勇。一上場就纏上典韋,大戰八十餘招,不分勝敗。郭川迎上楊奉,大戰十餘招,漸漸不敵楊奉。恰好李維趕到,李維張弓搭箭,連珠般射向楊奉,楊奉閃過兩箭,卻被第三箭射中左肩。李勇見楊奉受傷,奮力殺向李維和郭川,將楊奉護在身後。李勇以一敵二,與李維和郭川殺得難解難分。

並州軍攻勢受阻,雙方又變成了旗鼓相當的形勢。

“西涼軍中不缺勇將悍卒啊!”看到戰場的情形,王嵩也很是感慨。

王嵩看了看身邊的何曼和胡車兒,對二人:“我在這裏安全得很。你們兩人,帶一對精銳親兵,前去相助李勇和典韋吧!”

何曼和胡車兒應了聲喏,走下望台,帶著一隊親兵向戰場衝去。

何曼和胡車兒的加入,立即讓並州軍士氣複振,兩人都是力量型猛將,最適合衝擊僵持的戰陣,兩支糞叉左右翻飛,打得西涼軍血肉橫飛。

西涼軍再次處於下風。李傕見狀,下令李別、蘇羌前去擋著何曼和胡車兒。

李別衝上來纏鬥胡車兒,相鬥三十餘招,被胡車兒一叉掃掉頭盔,李別不敢再戰,躲入親兵群鄭

與何曼相鬥的蘇羌,在與何曼交手十餘招之後,被何曼一叉捅穿,高高舉起丟入敵群之中,接連砸倒了好幾個西涼兵。

與典韋相鬥的李恒,在與典韋鬥了百餘招之後,也敗下陣來。

並州軍氣勢如虹越戰越勇,將戰線一步一步往前推進,所過之處,留下一地的西涼兵屍體。

左翼張繡和右翼華雄的騎兵,也衝入了李傕的方陣之鄭李傕彩旗揮動,西涼軍兩側稀疏的方陣立即變動,成為了專克騎兵的空心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