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大街連通各個城門,寬度為20-40米,共分成24段。
程昱與華雄帶著五萬軍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洛陽城的大街道大致清理出來。
然後,王嵩調拔了大量資金和人手,開始著手重建洛陽城。
而關於人口方麵,由於洛陽之亂時,人口被大量遷走,為了重新聚攏人口,王嵩同樣對外發布與並州一樣的政策,免稅三年,提供糧種耕牛,官府免費提供第一年的糧食和安家費用,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中原各地百姓前來洛陽。
……
在王嵩沒有占據洛陽之前,洛陽因董卓之亂,百姓離散,已是廢墟,加上司隸地區仍在西涼軍手中,沒有哪路關東諸侯想要接受洛陽。
如今王嵩收複了河東郡和弘農郡,控製了函穀關,將西涼軍勢力鎖在了關中,這洛陽城立刻就成了一塊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
所以,王嵩占據洛陽這件事,便是踩了曹操的底線,也讓袁紹患上了紅眼病。
許攸對袁紹:“王嵩搶了董卓的過半財富,得以在並州實行仁政,與民生息,並州得以變成富庶之州。胡人被王嵩打慘,不敢南下,並州又無外患。
若任由其發展,恐怕以後難以控製。如今弘農、河東、河內和洛陽都被王嵩占據,對冀州的威脅並不比公孫瓚差,應該早點圖謀。”
於是袁紹親自寫了一封信,派辛評為使者,將信送給王嵩,又讓高幹領5萬大軍,南下屯兵在黎陽。
王嵩接到袁紹的信,看得啞然失笑,信中的大概意思是:
“你這個來路不明的年輕人,怎麼可以占著大漢朝的都城呢?雖然是一片廢墟,但也曾是14位皇帝辦公的地方!
我袁家四世三公,才配占有洛陽地區,畢竟我老爸我爺爺我爺爺的爺爺……都曾經在這裏給皇帝打過工,為大漢朝的發展(其實是瓦解)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你最好趕緊把洛陽和周邊三郡都交給我,我以後罩著你,讓你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王嵩對使者辛評:
“你回去吧,告訴大將軍,他跟公孫瓚掐架的時候,我要是心情舒暢,就保證不會從壺關出兵攻打你們的魏郡,也不會從河內出兵攻打你們的鄴城。”
辛評聞言,悻悻而去。
才送走了袁紹的使者,曹操的使者董昭又來了,而且董昭直接帶來了聖旨:“拜夏侯惇為河內太守,曹仁為弘農太守,曹洪為東郡太守,陳群為河南太守。”
王嵩哈哈大笑道:
“當年董卓挾子以令諸侯,曹阿瞞發檄文給下諸侯,號召大家一起討伐董卓,本人也有幸與阿瞞並肩做戰,共討叛逆。
沒想到,如今曹操也幹著和當年董卓一樣的,挾子以令諸侯的事情了。”
著,王嵩一把奪過董昭手用的聖旨,用來擦了擦鞋子上的灰塵,隨手丟到火爐裏燒了!
“你,你竟敢這樣對待子的聖旨!大逆不道啊!”董昭氣壞了,嘶聲大叫道。
王嵩哂笑了一聲,用充滿嘲諷的語氣道:“什麼聖旨?曹阿瞞拿了一塊破布寫上幾個字,蓋上個印,就代表子的旨意了?”
董昭半不出話來。
王嵩等了半晌,沒見董昭話,便又開口道:
“沒話了吧,沉默就表示默認,默認就表示不反對,不反對就表示讚同,讚同就表示曹操就是第二個董卓!
你回去吧,去跟曹阿瞞,隻要我心情舒暢,就保證不會學他當年的樣子——發討伐曹逆的檄文給全下諸侯。”
董昭非常氣憤地走了,做了多年外交官(使者),還是第一次被人得這麼灰頭土臉!
王嵩的態度,讓曹操和袁紹都很生氣。
曹操很能忍,忍無可忍之時,找幾個人妻放鬆一下,依然是一副萬事都在掌握之中的梟雄姿態。
而袁紹則不同,袁家四世三公,袁公子本人是大漢排名第一的官N代和富N代,豈能受一個“來曆不明”的年輕人威脅?
袁紹一怒之下,就要出兵討伐王嵩。許攸連忙勸阻道:“主公,現在還不是與王嵩開戰的時候,公孫瓚在北方虎視眈眈,若是再與王嵩交惡,王嵩從河內和壺關出兵,黑山賊再從太行山陘道出兵,我冀州要應付四路兵馬,形勢不容樂觀啊。”
袁紹道:“若聯合曹操同時出兵如何?”
許攸道:“曹操,奸雄也,又豈會真心相助主公,而況袁公路現在勢大,曹操在沒有處理好與袁公路的關係之前,是不敢與王嵩交惡的。”
袁紹無奈,隻好給曹操寫了一封信,相約等兩人轄區都安定了,再一起聯手弄死王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