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月,初春。

下午六點,江城迎來了下班高峰期,平時寬闊的馬路顯得擁擠,汽車喇叭的鳴笛聲此起彼伏,催促著前麵的人快速前行。

目的地很近,前方的車流沒有盡頭,無奈葉航隻能給出租車司機結賬,下車步行。

順著人行道走下立交橋,穿過沒有人煙的巷,來到江岸邊的商店街。葉航在一棟老舊的大樓門前停下腳步。

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國內盈利最高的動畫製作公司楓畫社。

和業界那些在寫字樓辦公的動畫製作公司相比,楓畫社顯得十分寒酸,甚至對不起他那誇張的盈利能力。

連彰顯公司存在的招牌,沒有了楓畫社當初成立時的模樣。現在那二樓的牆麵上印著的“楓畫社”三個大字相當殘破,原本鮮紅的字體沾滿了灰塵和鐵鏽,光線稍微暗淡一點就看不清楚了。

正如楓畫社現在的處境一樣——黯淡無光。

遵從身體原主人的遺願,以及自己想要把前世那些經典作品本土化之後搬到這個世界舞台上的私心。

葉航成為楓畫社的社長,準備重振楓畫社,但他沒有十足的把握。

楓畫社的危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相反而是葉航的私心可能帶領楓畫社走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之中。

前世那種少年熱血王道漫在這個世界不被漫畫和動畫主流市場所接受。

這個平行世界,華國在五十年代開始發展經濟。

因為當時國內都並不富裕,發展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但即使如此勤苦的人民還是磕磕碰碰的發展了十幾年,終於七十年代迎來了一個井噴期。

各行各業陸續開花,加上人口的優勢經濟一下子成為亞洲第一。

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娛樂產業逐漸豐富起來。

然而當時的人們明白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過於放縱自己。最先占領市場的都是反映當下的現實題材,直到金某橫空出世,武俠才改變了當時的市場。

因這些的影響,因電視出現而興起的影視劇行業,大部分作品都是改編,市場上還是被現實題材和武俠題材的電視劇占據。因製作精良,這些電視劇又被輸出國外,影響了整個亞洲的創作氛圍。

在相互輸出和引進優秀作品的時候,櫻花島手塚治蟲的作品流傳到國內,撬動了國內漫畫行業的崛起。

大量的優秀漫畫被創作出來,但市場能夠盈利的隻有武俠題材,搞笑和其他題材的漫畫不僅不能盈利,連引發關注都不夠資格。漫畫行業不可避免的朝著最火熱的武俠題材發展。

即使如此,題材受限的情況下,那些漫畫家們仍然在作品裏麵注入自己的思想,為眾人展示著自己所認為的武俠精神,和自己所認為的江湖,更進一步的用曆史人物為原型,畫著他所認為的曆史。

優秀的武俠內核,加上比更容易的閱讀方式,優秀的作品還能改編成電視劇,漫畫一下子成為國內最火的行業。

那些漫畫改編的真人電視劇又對外輸出,影響了周邊的國家,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櫻花島。

他們的漫畫行業本來百花齊放的發展著,但俠義精神的衝擊讓他們拾起已經快要忘卻的武士道精神,在武士漫畫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