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渾邪的辦法不是硬破,而是繞道。
黃河在過了洛陽,向東流經二百裏,到滎陽郡(滎陽)後,分作了兩支。
一支仍是黃河,朝東北而去,經濮陽郡(濮陽)、濟北郡、濟南郡(濟南)、樂(la)陵郡(惠民)等地,末端彙入渤海;一支是濟水,也是朝東北而去,基本與黃河的河段平行,而在黃河的南邊,經濟陰郡、東平郡(東平)、濟南郡、樂安郡等地,亦彙入渤海。
在濟陰郡與東平郡間的濟水河段中,有一大澤,名叫巨野澤。
此澤縱長二百裏,寬約百裏,便是後世梁山泊的前身。
現下賀渾邪與慕容瞻兩軍對壘所在的高平郡,就在巨野澤的南部。
濮陽、濟北、濟陰、東平、高平等郡國,皆屬兗州;濟南、樂陵、樂安等郡國皆屬青州。
濮陽、東平、濟北三個郡國,由南向北,一字排開,並為兗州西部的邊郡,從這三個郡國向西,差不多都是約二百裏,即魏國的國都鄴城。濮陽的東邊是陳留、濟陰兩郡,濟陰的東邊便是高平郡。——高平的北邊是任城郡,任城郡的西、南、東三麵都被包在高平郡內,其北部與東平郡接壤;高平的東部則與魯郡接壤,魯郡的北、東與泰山郡接壤。
濟北郡和泰山郡的北邊,是青州的濟南郡。
慕容瞻所率的魏兵主力,目前主要是屯駐在高平郡的郡治昌邑縣;另有一支偏師屯駐在濟北郡的郡治臨邑縣。
從慕容瞻的這個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他的防禦策略,簡而言之就是:集中兵力,固守高平,爭取把賀渾邪的部隊阻於高平、任城兩郡國之外;同時,為了防範賀渾邪可能會繞過高平、任城,經魯郡、東平郡西北而上,與已大致把青州攻下的賀渾豹子部會師於濟北郡,然後其兩軍合力,向西突襲鄴城,因是,在濟北郡的郡治臨邑縣,也布置了一支人馬。
客觀地講,慕容瞻的此一防禦措施是很正確的。
如前文所述,兗州境內沒有很多的山川阻礙,隻有黃河、濟水兩條大河和一個巨野澤而已,除此之外,雖然兗州以丘陵眾多而聞名,但那些丘陵都不大,完全不足以起到借為屏障的作用,而且最關鍵,兗州的縱深不大,從魯郡到濟北郡,總共才三百裏遠近,騎兵兩日可達,步卒也用不了幾;故是,欲想守住兗州,就非得先把兗州東邊的前線高平、任城守住不可。
是守高平,其實重點在任城。
任城郡很,南北不足百裏,東西約有百裏,轄內隻有三縣,但其土雖狹,境內的那三縣中,卻有一縣,乃是兗州東部的門戶,此縣便是亢父。
亢父與東北方向泰山郡境內的梁父,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齊名並列的兵家必爭之地,所謂:“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此之“左”、“右”是按古時地圖“左東右西”的方位習慣而言之的。梁父的險,是泰山之險,不必多;亢父的險,是此地附近的金鄉山、泗水穀地之險,尤其是此縣周邊沼澤廣闊,極是不利行軍、戰鬥。
原本的時空中,漢末時期,呂布趁虛而入,打下濮陽,然而卻沒有能占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由是被曹操認為“吾知其無能為也”,亦如曹操的預料,曹操果順利地從徐州殺回,後將呂布打了個七葷八素。由此也能看出,亢父誠乃兗州東大門的地位。——放到而下來,賀渾邪正好是從徐州出兵,來打兗州的,卻與曹操從徐州返回,還攻兗州的情形一般無二。
按照慕容瞻的設想,依托高平郡為後方,隻要能夠把亢父守住,那麼縱然賀渾邪再是凶悍,這兗州之土,他也是半步不得入。
而至於賀渾邪會否繞道西北方向的濟北,奔襲鄴城?有了濟北的那支偏師作為守禦,也可以不必擔心。試想一下,賀渾邪若是果真繞道濟北,在前有濟北守軍抵禦的情況下,慕容瞻盡起主力,從後進攻,不定,還能大敗賀渾邪,就此除掉了他這個魏國的心腹大患。
所以,慕容瞻的這個防禦策略,客觀上,是挺正確的。
不過,讓慕容瞻沒有想到的是,賀渾邪在麵對魏兵的連環馬陣,數攻不破,反而己部損失不的情形下,他居然真的會決定放棄對亢父、高平的繼續進攻,轉道魯郡,試圖進擊濟北。
……
賀渾邪營,大帥帳中。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賀渾邪帳下的右長史張實。
張實道:“秦主蒲茂親率兵馬,號稱十萬,圍攻洛陽日急。這對於我軍,有一利,有一弊。弊是如果洛陽被他打下,那魏之西土,將不複我有矣!利是有他圍攻洛陽,等於是為我軍牽製住了大量的中州、豫州等地之魏兵,並且,洛陽距鄴城僅四百裏,鄴城城中,現必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