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何晴回了一次老家,雖然爺爺奶奶已經相繼不在了,但是老家還在,老宅子還在,快樂童年的記憶還在。
時候爸爸媽媽很忙,常年在外工作,她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年到頭也隻有在快要過春節的時候才能見到爸爸媽媽,過完春節或者是春節還沒過完,他們又會急急忙忙的離去。
她的整個童年都是爺爺奶奶陪著她,夏的時候爺爺總會坐在院子裏葡萄架的藤椅上,一邊搖著扇子一邊給她講童話故事,奶奶的手很巧,總會給她做很多很多好吃的。爸爸媽媽雖然不再身邊陪伴,但她的童年在爺爺奶奶的疼愛和保護下依然是那樣的幸福。
她和爺爺奶奶一直住到初中三年結束,從她上初三開始爺爺奶奶奶的身體變得不好,特別是到了冬的時候,爺爺奶奶老生病,不是這裏不舒服就是那裏不舒服。
她的爸爸媽媽經過多年的打拚有了自己的事業,在城市裏買了房子,剛好她又要上高中,雖然舍不得離開爺爺奶奶,可是要上學她不得不離開,而且她離開後爺爺奶奶會有更多的時間照顧自己,她想這樣爺爺奶奶的身體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她放假的時候就回來看望他們。
大一的上學期爺爺走了,奶奶的身體本來就不好,爸爸媽媽和她是想將奶奶接到身邊和她們一起住,可是奶奶不願意,奶奶她想爺爺,呆在老宅子裏,在她想爺爺的時候還能看到爺爺的身影。奶奶太過思念爺爺,在她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奶奶也走了。
何晴拿出鑰匙打開院門上的大鐵鎖,隨著‘嘎吱’一聲院的兩扇木門被推開,何晴走進熟悉的院。
院的右邊是葡萄架,一年多沒人打理了沒有她時候記憶中的那麼好了,在茂盛的枝葉中夾雜著枯葉。
睹物思人,何晴的手輕輕的搭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再也沒人坐在藤椅上搖著蒲扇講故事了,藤椅仿佛也失去了生命一般,在漸漸的破敗。在葡萄架的一邊有一口水缸,水缸裏沒水,隻有片片枯萎的葡萄葉和一些飛來飛去的蟲子。
爺爺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不輸大家風範,爺爺她們祖上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是書香門第,她爸爸從好動,坐不住,字怎麼都練不好,反倒是她能靜下來專注的練字。
爺爺還給她講過王羲之練字的故事,那時水缸裏會有滿滿的一缸水。
何晴嘴角揚起一個幅度,仿佛間她又看到了水缸裏的一缸清水,一個女孩站在水缸邊上清洗著手中的毛筆。
爺爺奶奶走時留給她的話是讓她要開心快樂,何晴緩緩的閉上眼睛,她要聽爺爺奶奶的話,要開心要快樂,不能哭鼻子。
等到心裏堵得慌的情緒衝擊緩過,何晴拿出鑰匙打開了房門,屋裏很幹淨,她們家挨著鎮,周圍都是鄰居,爸爸媽媽在爺爺奶奶走了以後,給了一套鑰匙給她們右邊的鄰居王阿姨,讓王阿姨幫她們看著點老宅子,偶爾幫忙打掃一下。
“晴晴快過來吃飯。”走進來的王阿姨親切的牽起何晴的手:“你這丫頭最懂得感恩,時常會回來看看爺爺奶奶生活過得地方,你爺爺奶奶在堂一定會看得見的,她們會保佑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