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夢,我也有夢。
我做過許多夢,大多數的夢忘記了。
關於成都的夢,始終揮之不去。
金沙講壇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金沙講壇,是成都市圖書館舉辦的,公益性講座之一。
它是我知道的,開辦時間比較早的地方性講壇。
它也是我當過聽眾的講壇。
金沙講壇的地點和時間固定。
地點在成都市圖書館二樓學術報告廳。
時間為每周六下午。
這個講壇的內容廣泛。
邀請的主講人,有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
凡是願意聽講座的聽眾,隻要持身份證,到圖書館一樓大廳登記,就可以領取門票一張。
先領先得,每期門票發完為止。
每次講座完畢,聽眾可以持門票,參加抽獎活動。
獲獎者得到金沙公園的門票一張。
十年前,為了領取金沙講壇的門票,我冒著上班時間溜崗的危險,在成都高新區石羊場乘公交車,到達紅照壁,然後,步行到文翁路的成都市圖書館,領票一張。
領到票,又按原路返回辦公室,正襟危坐上班。
周六,我休假。
一大早,我帶上幹糧,高高興興來到成都市圖書館。
我先在閱覽室泡上大半。
到了下午兩點鍾,直奔二樓的學術報告廳。
報告廳的門很。
聽眾排成單行,才能依次憑票入場。
進了場,學術報告廳是階梯教室形狀的弧形大廳。
大廳中間顯眼的位置,已經架上了成都電視台的攝像機。
成都電視台在固定時段,對金沙講壇進行電視轉播。
此外,公交車的視頻、《華西都市報》等媒體,對金沙講壇有宣傳報導。
講壇主講台的旁邊,放有一張長方形書桌,供速記員速記。
金沙講壇每次準點開講。
記憶中最刻深的一次,是聽省黨校一位女幹部的報告。
這位嘉賓主講人,曾是某市的副市長。
她的報告特別提到,支持她工作的她的先生。
此時,她的先生,正坐在大廳的最後一排。
當她的先生,站起來麵向聽眾時,全場掌聲雷動。
聽眾紛紛對這位女幹部的事業心,她先生的奉獻精神,表示敬意。
有一次,邀請了四川省農業大學畢業的企業家作報告。
這位企業家,以自身的奮鬥經曆,向即將邁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明,自主創業,是大學生的一條就業之路。
在他的奮鬥過程中,他的夫人付出了相當多的心血。
他的夫人同樣大學畢業。
結婚後,她退居幕後甘當賢內助,低調地沒有在講座現場露麵。
我在成都工作期間,從網上得知,內江圖書館舉辦第一期“大千講壇”。
我非常欣慰。
無奈時間不湊巧。
我回到內江工作後,才到“大千講壇”聽講座。
我所知道的金沙講壇,是我作為一名內江人,了解成都文化的一扇窗口。
我沒有中獎,沒有得到金沙公園的門票,沒有去金沙公園觀光。
但是,我已經知足。
我對成都市圖書館的金沙講壇,心存感激。
我感謝這樣的公益性講座。
它讓我這個出門在外的遊子,增長了知識,學到了本領。
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我懷念成都。
我懷念生活了半年時間的石羊場。
有一,成都房二打電話給我,問我什麼時候回來。
我回答:“我本來就是外地人,談不上回不回來。”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間能夠回到石羊場。
當年工作的那幢樓,已經被拆。
那些可愛的同事們,化作鳥獸散。
隻有成都市圖書館,不動聲色地站在成都市地圖上。
啊,金沙講壇,我的夢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