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氣還是有些燥熱的。
洛陽作為省立醫院急診科的一名外科主治醫生,在換好衣服過後,便來到了急診科門診。
隻見他坐在椅子上,擺弄著手中的聽診器搖頭歎道“哎,我聽昨晚急診又有來酗酒鬧事的,你們這些人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我們好心好意給他們治病,這些人不但不知道感恩,居然還反過來把我們急診科的醫生給打了,這都什麼世道啊……”
“打人算什麼!搞不好,還要被院裏麵扣獎金呢。”
話的人名叫張勇,也是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因為他年紀偏長的原因,大夥都會喊他一聲勇哥。
“表麵上看去我們倒是風光的很,我們是什麼白衣使,什麼妙手仁心。但是句掏心窩子的話,在這個急診科裏,我們連最基本的人身保障都沒有,這讓我們以後怎麼安心工作?難道非要逼得我們穿防彈衣上班嗎……”
張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繼續道“講句難聽的,街邊炸油條的要是不高興了,還可以句你愛買不買。但我們呢,誰敢用這種態度和病人話?”
名叫楊柏醫生接過話著“我可不敢這麼和他們話!”
“來我們急診看病的都是祖宗,一個個都火急火燎的,我好生伺候著還怕得罪了他們。如果真要是敢和他們這麼的話,怕不是想落得個英年早逝的下場了……”
看著二人憤憤不平的樣子,洛陽隻得歎息了一聲。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如此憤世嫉俗,因為在當今這種環境下,醫患關係確實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
他們作為醫生,除了要履行自己救死扶傷的職之外,還得要學會處理好自身和患者之間的關係。
句直白的,來他們急診看病的,大多數都帶著焦躁不安的情緒。醫務人員除了醫治疾病之外,還要兼及考慮到他們的情緒問題。
如果一個不好,很有可能就會因為一兩句話激怒病人,從而引發醫患矛盾。
這就好比昨晚一樣,病人因為酒後磕破了眼角,值班醫生便叮囑他平時喝點。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叮囑,卻將他惹怒了。
病人認為,值班醫生當著朋友的麵讓他少喝點,就是他酒量不行,抹了他的麵子。
這不,三句話還沒完,就揮起拳頭招呼上去了。
雖然後來醫院也報警了,可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那個無辜的值班醫生。
他的一頓拳打腳踢是挨過了,而且再加上病人言語上得辱罵,一度讓他的情緒很是低落。
第二就請假回去休息了……
當然了,按照正常情況來,絕大部分的病者,還是比較通情達理,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但是呢,也不排除有那麼些人,總會別出心裁,給你整點幺蛾子出來。
所以啊,作為一名急診科的醫生,除了必備精湛的醫技之外,還得學會察言觀色,更要擁有一副抗打擊能力極強的身軀。
不管是指抗外力打擊,還是心理承受能力方麵。
就在三人感歎之餘,麵外升起了一陣急促的吆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