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臨洛陽城(1 / 3)

光和六年,夏,大旱。

幾輛軺車組成的車隊剛剛行駛過洛水,車隊後麵還緊跟著數十名仆從,還有十幾名遊俠似的壯漢門客。旁人一看,便知此乃定然是出自豪族之家。河水邊有些被刨開的土坑,那些鮮嫩的野草似乎已被人挖掘一空,隻剩下些破碎的草屑在泥土上零星的散落著。

車隊剛轉過一個山丘,一群約三四十人左右,衣著破舊,形態各異的路匪突兀的橫在車隊前麵。

軺車停在當路,十數名健碩的家將仆役立即警戒的護佑在頭車兩側。

車隊頭前站著一名年過五旬的老者,此人乃是府中的家老。看到路匪也不慌張,走到其中一輛軺車旁,神態恭謹的道:

“請少主與主母稍退,前方有些匪盜攔路。”

眼前話的這名家老叫鄭國,在這家豪族府中已經三十餘年,而被其稱之為少主的那名年少郎聽罷後竟然從軺車裏出來,不顧家老的勸誡向前走了幾步,看向不遠處的那群路匪。

隻見這少年郎容貌甚偉,身材挺拔,氣質平和。麵對所謂路匪也同樣沒有絲毫慌亂,隻是靜靜的道:“這幫匪盜,似乎還不如上次遇到那些匪盜的人數多些。”

少年名為劉和,延熹八年生人(公元一六五年),剛滿周歲的生日時便遇到了第一次黨錮之禍。現如今尚未及冠,今年得父命隨同家人進京。

劉和祖籍東海郯城,父親是前幽州刺史劉虞,祖上是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是漢王朝正統的宗室一脈。父親劉虞今年年初因公去官,家中也不知道是何原因。隻是劉虞去官後,沒有回家鄉東海郯城,而是直接到了洛陽,通過當今皇室宗親裏的領袖人物劉寬的關係,在洛陽置辦了宅院,一直住了半年,才通知到家鄉這邊,讓家人來洛陽居住。

家老鄭國聽罷劉和的言語後,瞅了眼遠處那些衣衫襤褸且顯得瘦弱的路匪,不屑的笑了笑,道:“確實如少主所言,人也不多,且不過是一群泥腿子而已,不足為慮。”

劉和所言上次遇到的匪盜,是當時剛出徐州時所遭遇,約有五六十人,但是大部分的年齡跟劉和差不多。被凶猛的家臣侍衛斬殺了幾個年紀大的領頭的後,他們幾乎就要一哄而散。虧了當中還有幾個敢拚命的,嗬喊聚攏住了人群,還想搏一搏。不過終究是其他人已經喪膽,不敢進攻。對持了段時間後,官府郡兵一到,也都隻能是被抓捕。

“交出財帛、吃食,便放爾等一條活路。”

領頭的這名匪盜看起來也不過二十餘歲,扯著嗓子試圖唬住劉和等人。

劉和扭頭看向了身邊的家老,詢問道:“這是到了哪裏地界?找人去尋官府了嗎?”

“最近的乃是平縣,距離這裏不過十餘裏地,已經派人去找其縣衙官府了。”

看到麵容鎮靜,且壯碩凶悍的護衛們,這些路匪顯得有些底氣不足,其中一名看起來像領頭模樣的人,色厲內荏的再次喊道:“交出身上的財帛、吃食便罷。我等無意殺人……”

護衛在前幾名家臣侍衛嘲諷一笑,不等那領頭的完,抽刀便上。

門客在前,家仆隨後,除了幾名護佑在車邊的衛士外,前麵最能打的十餘人抄著短刀長棍便衝了上去。

車上乘坐的還有劉和的母親,劉和寬慰了幾句麵露憂色的母親後,便走到車前。單手持劍,靜靜的看著麵前的戰鬥。對於這群衣衫襤褸的匪盜,相信自己家中的家仆和父親派來護送的家臣門客們應該足以收拾的了。

形勢果然如劉和所料,一群手持著農具和樹枝做棍棒的路匪,豈能是豪族門客的對手。劉和看到這樣的情形還有些躍躍欲試,想展露一下自己的身手。

漢時官宦豪族人家出生的男子,都會在讀書之餘,學習些技擊之術,其中劍擊之術是必不可少的。劉和武藝雖然不能出類拔萃,但是麵對那些飯都吃不飽的普通盜匪賊人之流,對付起來還是綽綽有餘。

“吾兒萬萬不可上前,有護衛前去便足夠了。”仿佛是看穿了劉和的心思,車裏傳來母親的聲音,劉和聽到後不敢違逆,應了聲諾便繼續駐足不前。

劉和的這位母親乃是漢朝名門,弘農楊氏門閥的族女,當今太尉楊賜的侄女,名慧。與其父劉虞的這門親事,還是當今宗親之首,現任光祿勳劉寬做的媒人。

那些不堪一擊的匪盜們手忙腳亂的抵抗著凶猛家將仆役們的攻殺,靠近前麵的十餘人很快便被擊倒在地。

“啊……大兄……痛……”

一名瘦弱的少年被一刀砍在腰背上,趴在地上,鮮血流了半身,痛苦的呼喊著。

十幾步外的另一名看起來稍年長的少年頓時紅了眼睛。

“夫——”

這年長的少年,看起來應該其兄長。揮舞著手中的一根樹杈,呼喊著來到其弟夫的身旁。其中一名家將一刀砍斷了其手中的樹杈,然後一腳將其踹倒。

少年倒地後,似乎毫不在意自己身上的疼痛,眼裏隻有痛苦嚎叫的兄弟,於是手持著半截樹杈再次爬起。還未站穩,便又被一腳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