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五十二 匈奴漢將(2 / 2)

匈奴大單於和各個部落王的權利距離,遠小於漢朝皇帝與大臣。不得不說這也是吸引漢朝人的一點。

與被捉來當奴隸的漢人俘虜不同。有組織的投降人員,往往被匈奴人視為一個小部落,被安排在特定位置居住屯田。在對外軍事行動時,各個部落都要出兵,所以他們都參與了對漢朝的軍事行動。

很多貴族與將領,還直接參與到了對漢的戰爭中,甚至很多先前的漢軍,完全可能在下一刻為匈奴人作戰。

比如中行說就指點老上單於,給他透露漢的弱點。

韓王信投降匈奴之初,就與匈奴約定共同進攻漢朝。

其他將領則親自帶領降軍,參加對漢作戰。

塞外都尉李緒投靠敵人後,向大單於傳授漢軍的戰法。

這一消息傳回長安後,被人故意寫成了李陵。

結果,導致李陵家屬的被斬。李陵本人則在公元前90年,率領三萬騎兵追擊漢軍。

漢匈對抗的時代大背景,讓混跡其中的個人命運容易被人忽略。

政治上,降胡貴族們都娶到了匈奴公主。

李陵和李廣利都娶單於之女為妻,張騫和蘇武這樣的漢使也被派了匈奴妻子,加以軟禁與扣留。

由於單於的重視程度,再加上婚姻關係,他們參與了對漢政策的製定,並積極參與匈奴內部的權利鬥爭,以另一種方式,與故國保持聯係。

文化上,中行說等人傳授匈奴記事。

這對於匈奴統計人口與牲畜,計算國家財富,征調人力財力等方麵,意義重大。

從曆史上,中行說指點單於給漢朝皇帝寫信的細節看,他唆使單於在書信形製、內容等方麵壓過漢朝一頭,可見西漢時匈奴的書寫習慣參照了漢人傳統。

在塞外的廣袤大地上,他們或許會與很多同樣被擄掠來的羌人,吐火羅人,烏孫人等外族混居。也可能繼續以原來的小團體為單位,從事生產活動。男人可能娶到了匈奴或塞人妻子,女人也可能有了新的外族丈夫。

這些人的後代也許會聽自己的父母,模糊地回憶起那些再也不能重溫的故鄉。

然後待的成年後,這些人,又會彙入南下或者西征的馬隊,與素未謀麵的,卻擁有相近血緣的敵人廝殺。

他們,不會有半點不舍,這些已經融入同化的“狼”人,大多隻剩下仇恨和貪婪。

麵對一雙雙熾烈的目光,漢人胡將們,也並沒有多做猶豫,一個個直接拔出了戰刀,大聲的喝道:“出發!”

低沉的號角聲再次響起,這是大軍開拔的命令,讓這片荒涼的土地更加的淒涼!

自東漢步入末年後,這片黃色的大地似乎永遠也擺脫不了戰爭和窮困!

這號角之聲便是這大地上永恒的旋律!

在這號角聲中,匈奴漢人的將士從大營中奔馳而出,馬踏大地,濺起了黃沙席卷,同樣是萬馬奔騰,氣勢如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