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二 匈奴的發家(1 / 2)

<()

“匈奴!”

放下手中竹簡,呂布眼睛微微眯起,目光之中閃爍寒芒,渾身氣勢凝聚,煞氣積聚。

對於這個民族,呂布沒少與他們打過交道,心中除了殺意,就隻有殺意。

但凡是在有漢一朝,匈奴都是避不開的問題,也是漢朝時期,國家周邊林立的大大小小的諸多民族中勢力最為強大的是匈奴。

匈奴,最初開始,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

從弱至強,由小及大,一點一滴的變強,匈奴帝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人的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匈奴中的匈字其實等同於凶惡的凶,追溯到甲骨文時期,這兩個字的象形文字都是弓箭的形象。

匈奴人騎馬射箭是他們必不可少的技能,所以中原的人們就取了匈這個字來代表他們。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待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5年,更是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

也就有了後世廣為流傳的“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裏舊長城,據陽山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

後來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一直到強大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崩潰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原本奉秦始皇之命駐紮在河套地區,監視和打擊匈奴、東胡等諸遊牧民族的秦國長城軍團也覆滅在了巨鹿之戰。

????整個北方草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

????????匈奴人趁勢而起,搶占了秦軍留下來的地盤、營地和草場,然後在冒頓單於的率領下,擊敗了東胡,取得了草原的霸主地位。

經過冒頓、老上兩代單於的努力,匈奴帝國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膨脹起來,從漢地的長城一直到遙遠的西域,匈奴人建立起了一個幅員上萬裏的龐大帝國。

很顯然,以匈奴人的文明程度和政治水平,是不可能有效的統治如此龐大的地盤的。

於是,在老上單於統治時期,匈奴人確定了一個類似後世老毛子的雙頭鷹戰略。

設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

帶左的向西方擴張,帶右的向漢地滲透。

而匈奴傳統,以左為尊,匈奴左賢王既是負責對西方擴張的首領,同時也是繼承人。

匈奴人作為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左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