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快樂(番外)(1 / 2)

“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啊!”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圓月,是那麼的茭白,若盤珠潤圓,散發柔光。

高郅負手立於府內長亭內,輕歎一聲,眼神遊離不定。

算起來,今天,便是元宵佳節。

農曆正月也可以叫做「元月」,古人稱夜為「宵」,由於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說起來,高郅也是來到這個世界才知道,原來元宵節,還恰是起源於漢朝,起因,則是源始於史上著名的“諸呂之亂”。

自昔日的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

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聚會,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係,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也就是後世沿襲的元宵節。

按照後世的熱鬧,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不過,漢朝還沒有那麼多規矩,隻需要在當天燃燈即可。

時值夜晚,恰如燈火萬家城四畔,燈火闌珊與天上星辰交相輝映。

說實話,高郅也是第一次,直麵古時的節假日的大規模風俗。

燃燈...

隨著時間的流逝,現代可不會有專門的燈火點燃的輝煌景象,比起現代的霓虹燈,高郅卻是覺得這些手工製作的竹籠燈火,更加的有魅力。

雖然隨著呂布的稱王,隨著並州勢力在他和呂布的不懈努力下,不斷的向外積蓄擴張。

白馬長槍高長恭的威名,也日愈擴散,榮華富貴,權勢力量,日益增長。

在這個時代,他也能夠拍一拍胸膛,說道一聲,自己不愧對穿越者的身份了。

隻是,歡樂,也愈來愈少了...

權勢,和自由,或許,還真的是相對對立的關係吧?

“你怎麼在這裏啊?娘親他們都在前院,等著祭拜天地呢!”

呂玲綺輕靈的聲音,自身後傳來。

高郅恍惚回神,扭頭望了望呂玲綺,展顏一笑。

“沒事,我隻是在想一些事情。”

“我們這就過去吧。”高郅上前扶握住呂玲綺,二人攜手,向前廳走去。

元宵節,作為官方,他們也是需要有所儀式的。

就好比天子祭天的對象,就是在祭祀太一神,並且是在春秋兩季進行祭祀活動,地點通常位於東南方向的郊野。

而漢武帝時期,同樣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動,正式定在了正月十五這一天。(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是故司馬遷創建《太初曆》的時候,也特意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雖然有些故作姿態的嫌疑,但是禮不可廢,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規則”,即便是如今的趙王呂布,也不能避開。

大小官員,攜帶著大小禮品,已經聚薈在前院位置,等高郅到來後,眾人便正是開始儀式。

由如今的最高官--被冊封為趙王的呂布,做為領頭人,上前點香,拜祭天地。

而後,文官念誦致辭,神情專注,再其後,陸續官員上前送禮,拜天,一盞盞油燈準備妥當。

一籃籃準備編製好的燈籃,被仆從奴婢,呈流水線般的,盡然有序的擺設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