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騎兵十勝(2 / 2)

至少,當他們反戈為伐的時候,公孫瓚麾下又吃了一個小小的悶虧。

《六韜》載,昔日周武王問戰騎之策於薑太公,薑太公答:

“戰騎有十勝,九敗…”

“所謂十勝者:敵人始至,行陳未定,前後不屬,陷其前騎,擊其左右,敵人必走;敵人行陳整齊堅固,士卒欲鬥,吾騎翼而勿去,或馳而往,或馳而來,其疾如風,其暴如雷,白晝如昏,數更旌旗,變易衣服,其軍可克;敵人行陳不固,士卒不鬥,薄其前後,獵其左右,翼而擊之,敵人必懼;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翼其兩旁,疾擊其後,薄其壘口,無使得入,敵人必敗。”

“敵人無險阻保固,深入長驅,絕其糧路,敵人必饑;地平而易,四麵見敵,車騎陷之,敵人必亂;敵人奔走,士卒散亂,或翼其兩旁,或掩其前後,其將可擒;敵人暮返,其兵甚眾,其行陣必亂;令我騎十而為隊,百而為屯,車五而為聚,十而為群,多設旌旗,雜以強弩;或擊其兩旁,或絕其前後,敵將可虜。此騎之十勝也。”

大抵意思,便是說騎兵的威力,在於其強大的機動,始終如噬人的毒蛇,尋找敵陣的破綻、薄弱之處。

一旦找準機會,列陣衝擊敵陣的後背、側翼,則有勢不可擋之威;若一擊不中,則陰遁遠去,再尋良機。

若戰力懸殊,則擇機斷敵糧道,或配合主力兩翼包抄,如此方可竟全功。

說的這些,綜合起來,就是騎兵的用處和優勢。

不過,此時,由於公孫瓚衝伐過度,導致騎兵暫時失去大半的作用,沒了機動性,隻餘衝擊力。

山丘上似乎在應和高郅的擔憂一般,喊殺聲驀地大作,無數箭矢如狂風暴雨般向下傾泄而來,或無間斷。

道上的漢軍士卒不查,頓時便被射得人仰馬翻,一時盡皆驚慌失措,呼喊聲四起。

“敵襲!有敵襲啊!”

“有埋伏啊!”

一輪箭雨過後,丘上林子裏鑽出無數高舉長槍大刀、身披黑甲的鮮卑步卒,皆是怒喊著朝驚亂的漢軍撲去。

“轟隆隆~”

坡側的鬆徑小道,草木皆無,裸露出黃褐色的泥土,此時,在鮮卑軍踐踏下揚起陣陣飛沙,遮天蔽日。

一時之間,四周皆是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公孫瓚麾下護衛與鮮卑族的軍隊,早已交接廝殺在一起。

公孫瓚心道中計,駐馬朝反方向望去,正見百步外,有一甲胄精良之人亦在回頭觀望,瞧其神色,不是敵將又是誰?

公孫瓚舔了舔幹燥的嘴唇,眼中閃過一絲明悟,斷然下令道“全軍出擊,直搗中軍!”

一般的將領,在遭遇伏擊時,較為穩妥的做法就是下令原地結陣固守,等各部穩下陣腳後,再行徐徐朝中軍靠攏,免得被敵軍包圍分割,逐個擊破。

但是,公孫瓚他不一樣,天生帶著股賭性和狠性的他,選擇了最直接了斷的方法--斬將奪旗!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0615/411119507.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