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對話州牧(2 / 2)

“就在一天前,烏桓、鮮卑扣疆,席卷幽州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抄略邊境,所至殘破。”

“事從緊急,公孫將軍率軍出擊,於葬馬坡一役,擊潰烏桓軍萬餘人。”

高郅一邊說著,一邊偷瞄注意著劉虞的表情。

畢竟,曆史上,劉虞和公孫瓚,可沒少為此而大動幹戈。

果不其然,當聽到公孫瓚擅自出擊的時候,這位主張柔和的州牧大人,怒了。

“啪!”劉虞氣得胡須真顫,一拍桌子,怒道“公孫伯珪!無謀匹夫!竟然擅自出兵,目無朝廷!端地不為人子!”

“大人...”

“州牧大人!”高郅突然吼叫的聲音,打斷了劉虞的發泄。

“大人!我知道你想要和平共處,但是,現在問題是,我大漢的子民、澤袍,都被已經深陷困境。”

好言勸說到此時,高郅也是急了。

說實話,對於劉虞的這種想法,作為一名後世之人,高郅他也是非常不屑的。

止戈為武!

和平,從來都不是靠送點東西、祈禱,所能夠求來的。

歲月曆史證明,貪婪是永無止境的,如果一味想著給予換求和平,那最終你將一無所有。

因為給予,始終比不過索求的速度,你給得越多,別人要得隻會更多!

就好比大漢,自漢高祖劉邦起,至漢武帝時期,曆經七帝,數百年。

因為當初劉邦的白登之圍所造成的陰影,采取“和親”政策,一直成為漢朝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但是,每一次和親,又能夠管上多久呢?

十年?

亦或是二十年?

王昭君...

這個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眾人應該都不陌生吧?

也是漢朝和親的最大犧牲者!

別看什麼所謂的“昭君出塞”成為後世美談,但其實,背後又有著多少的無奈?

出塞..

嗬嗬,出塞!

如果可以,誰又願意遠離故土,去到一個天寒地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別看王昭君,在匈奴的影響地位,貌似還很高。

去世後,還專門被葬於大黑河南岸,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塚”。

可誰又能夠理解一個女子,孤身一人,身處異地的感受?

就在她婚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卻敕令“從胡俗”!

依遊牧民族收繼婚製,王昭君隻能複嫁給呼韓邪單於長子,複株累單於!

是的,不可否認,後期的王昭君確實參予了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也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但是!

那是犧牲了一個女子一生的時間,換來的“短暫”和平。

沒錯!就是短暫的和平!

相比起一個人的一生,王朝的更替,自然顯得短暫無比。

所以...當王昭君的女兒,即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在位時。

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

但匈奴單於認為“非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

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0615/411658497.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