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休要分神,高郅你傷勢未愈,便隨於我伴,由我照拂一二...殺!”
當高郅發力伸手,憑借本能用長槍將他前方的一名烏桓騎兵戳落下馬,耳畔又一次傳來熟悉的溫和聲。
側頭顧盼,但見後方,趙雲一身白色甲胄,手持亮銀槍,腰胯白色健馬,護衛在高郅身旁,替他擋下攻來的槍矛、箭矢。
又是趙雲救了我嗎?
此時的高郅,心中一暖,不由暗道幸運。
雖然已沒有當時直麵殺機的靈魂出竅的感覺,但是,身上的冷汗還是順著豎起的汗毛毛孔滲了出來。
說句慚愧的話,這已經不知道是高郅他第幾次出汗了,手心裏的汗,又一次把槍身都塗上了一層,冰涼滑膩。
“我自慎得。”高郅點了點頭,心中高度警惕起來。
畢竟,剛剛可是差一點,他就死了!
“嗯......破!”趙雲瞥了一眼,見高郅跟了上來,點了點頭,一聲怒喝,向前殺去。
渾身藍色氣焰似水流溢,密布全身,手中長槍如龍蛇翻滾,橫掃而出,帶著呼嘯風聲,蘊含萬鈞雷霆。
一人一騎...咳,兩人兩騎,徑直殺出,如水入大海一般,融入大潮。
“死啊啊啊!”
“殺!!!”
數以萬計的大戰場中,兩個人的身影,自然不會太過顯眼,很快,便消去蹤跡。
隻是偶爾會於大浪中,濺起點點漣漪。
一黑一白,烏桓騎兵與白馬義從構造了整個戰場的大背景。
二者皆為世仇,隻廝殺了一陣子,便殺紅了眼,雙方士卒互不相讓,在這並不算太過寬闊的地方,僵持了起來。
一時之間人喊馬嘶。
戰馬的悲鳴,士卒的呐喊,傷者的哀嚎,隆隆的戰鼓,悠揚的號角,激烈的金鐵交鳴聲...
各種聲音摻雜在一起,混織成了一副血肉橫飛的畫麵。
眾所周知,遊牧民族的強大,其實更多的乃是在體現在戰馬的強壯、騎術的熟稔身上。
而大漢的戰馬,主要產地為幽州、並州、益州以及進口西域,馬源的不同,造成了戰力上的不同。
幽州馬又稱烏桓馬。
這種馬屬於中體型馬種,產地在幽州、並州一帶,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采用的這種馬。
西域馬,又名匈奴馬。
該馬屬於大型馬,原產地在西域的大宛、夏月一帶,也就是今天阿拉伯馬的祖先。
漢武帝後,由西域引進該馬種,普遍產地在涼州一帶,所謂“西涼鐵騎”,用的就是這種馬。
而益州馬,也就是所謂的南馬。
這種馬生活在漢朝疆域的南方,在荊州、益州巴郡等地都有分布。
隻是這種馬的身材矮小,不適合作為戰馬使用,但吃苦耐勞,很適合作為後勤的馱馬使用。
在益州的一支的後裔,就是今天有名的“滇馬”,也就是俗知的矮腳馬。
之所以南方騎戰永遠比不上北方騎戰,戰術是一方麵,戰馬的差距,同樣非常關鍵。
當矮腳馬遇到高頭大馬,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南船北馬,大勢所趨。
不過,對於公孫瓚麾下白馬義從來說,倒並不會遇到上述情況。
因為在戰馬質量上他們能娉美,武器上不遜色,戰鬥意識是也是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