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誤傷八郎(1 / 2)

冬至,白銀村,楊秋家。

冬至大如年,楊家人更重視這個節氣。

楊冬後麵本還有個小妹妹,喚作楊梅,有一年鬧饑荒,沒得口糧吃,小楊梅終於熬不住,在冬至這天餓死了……

後來家境漸好,楊父楊母每到冬至這一天,便會做一桌豐盛的飯菜,全家人大吃一頓。

楊父不嗜酒,饒是如此,每到這一天都會買一壺米酒來喝,兒子們聞見此酒酸香誘人,也都會垂涎欲滴,楊父便會不顧楊母阻擋,用筷子尖探入酒碗中,每人喂一筷子頭米酒嚐嚐。

自己每每喝多,便會坐在炕頭,眼泛淚光,高歌一曲《敖包相會》,似在思念自己那心愛的小女兒,歌聲綿柔,聲音高亢,聽者無不動情……

楊家父母去後,冬至吃團圓飯的規矩卻沒被丟下,每年到了這一天,兄弟幾家便會齊聚一堂,各自備上些好菜,照例買壺燒鍋鮮人釀的米酒,去大哥楊春家吃頓家宴。

隻是沒有人再去唱那一曲《敖包相會》了。

今年這天,大夥備了酒菜,中午便來楊秋家過冬至,大哥二哥家的孩子,一放假便急著去各自的姨家舅舅家串門去了,當下也落得清淨。

一來是曉芳剛產下八郎,飲食起居尚不能自理,還需要人照顧。

二來是大家覺得楊秋最近運氣不濟,無辜卷入兩場命案,心中定是鬱悶難當,大夥去他家樂嗬樂嗬,給他衝衝晦氣。

全家團聚,老四不在,大家也沒忘了叫上弟妹翠英。

翠英不想去,自打楊冬被拘留了以後,她便整日把自己關在家裏,許是怕街坊鄰裏見她笑話吧。

大嫂二嫂好說歹說,半扶半架的算是把翠英給請來了。

翠英心裏是有些怨著馮秋的,當哥哥的沒有正形,帶著弟弟整日出去賭,出事了丟下弟弟自己跑了……

更過分的是二哥拿出的那抽楊冬的100塊錢,也被他拿去還了賭債,翠英這心裏怎能不氣。

大嫂二嫂給曉芳單炒了兩道少鹽清淡的菜,平日裏隻吃小米粥煮雞蛋的曉芳,聞到外屋傳來的菜香味,也早早地坐了起來,等著開飯。

不多時,大哥楊春笑嗬嗬地把炕桌搬了上來,二哥緊隨其後雙手捧著一大摞剛洗好的碗筷,放到桌子上。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大家端了上來,菜香飄滿了整個屋子,令人神往的團圓味道……

八郎剛吃過奶,在炕頭乖乖地睡去。

菜上齊了,大家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大哥大嫂帶頭送上祝福,其他人按照順序依次效仿。

待到四弟媳婦翠英之時,隻見她眼眶通紅,竟倒了一杯酒,舉杯對著楊秋,說道:

“我敬好三哥一杯,感謝你讓我家出盡醜態,在外人麵前抬不起頭,我家冬子別的能耐沒有,幫你還債的能耐還是有的。”

這話說的太過狠辣,一時間屋內鴉雀無聲,氣氛尷尬到了極點,楊秋更是漲紅了臉,低著頭不作聲。

“楊秋,這裏麵到底是怎麼回事!”

曉芳嗔道。

大夥聊這些事時其實並未避諱曉芳,但她早晚照顧孩子,把注意力全都放在八郎身上,白天時候腦子昏沉,大夥交流之時,她或是在睡夢中,或是腦子昏沉,隻記得片段,連不成線,聽翠英這麼說,她也有些坐不住了,要將此事問個明白。

“別吵了,今天是冬至,大家到一起團圓團圓,有什麼事以後再說。”

楊春身為大哥,長兄如父,此刻便站出來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