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諸位大人好(1 / 3)

落仙湖畔雁蕩山,山水長伴長相安。傳聞三百年前開國皇帝李燕秋在此定都,是花了兩隻蘆花雞作為報酬請了風水先生張孟遼測算出來的。

唐國的國都東都,坐南朝北,倚著雁蕩山險峻的山勢而建。城牆高二十丈,縱橫十餘裏,城下是一條寬數丈的護城河,水是活水,終年流動不結冰,蓋因當初護城河開鑿之時不光引來了落仙湖的湖水,還從雁蕩山掘出好幾汪熱泉,一並引入了護城河。

東都城外,是一望無際的漠北平原。當初整個大唐的領土,都在東都南麵。然子守國門,是開國皇帝李燕秋和那一朝的武將們氣吞萬裏如虎,山河日月在握的氣魄。現如今,卻再也不複當初那般名將如雲的盛況了。

畢竟哪一朝,大多都是開國武力最盛,哪怕百廢待興,民不聊生。

大唐開國三代君王,皆是胸懷雄才大略、銳意進取之輩。是以百年後,大唐的疆域足足擴大了兩倍還多。東都以北,多了三郡,有了數十座大城,分布在北陵郡、錦川郡和東平郡。

大唐最北,是東平郡,東平郡最北,是臨安城,臨安再往北三百裏,便是岐山。岐山之下有雄關,不教胡馬現臨安。岐山關,自兩百年前修建竣工之始,時至今日,還從未被攻破過。

整個大唐,亦有兩百餘年不再對外擴張,不興刀兵。

唐皇帝自三世之後,繼任者們,開始奉行持重守成的理念來治理國家。所以現在的大唐,雖然商貿繁榮,百姓大都富足,但除了有限的幾支軍隊還尚有一戰之力外,剩下的,可以盡數不堪一擊。

君主為了統治的穩定,文臣集團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利,兩股力量齊心協力彙聚在一塊合力打壓之下,武將功勳集團,在朝堂上隻能靠邊站。

凡事總有少數的例外,但武將功勳中那極為有限的幾位“惹不起”,皆盡數在外鎮守,一年不見得能在朝堂上出現幾回。

所以平日上朝,武將們在朝會上常常是一個人微言輕的尷尬局麵,隻得老神在在充做個木雕泥塑的真菩薩,成為一幹文臣指點江山時一旁的點綴,不發一言,聽之任之。偶爾往自家班前空著的那片位置望上兩眼,回想著某個大佬回歸時操著一口蜀地方言問候此時在那殿上慷慨激昂急辯不休的那幫老頭家人的情形,在心中咂摸一二,聊以**。

今日的朝會進行的很快,明宗皇帝似乎心神不寧,下了朝便急匆匆地趕回了後宮,文武百官們井然有序的出了金鑾殿,穿過廣場過了金水橋,這才三三兩兩的湊在一塊閑聊,順帶著相互間打聽是什麼事讓陛下如此焦急。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遠遠傳來,聽聞其聲,文武百官皆是一陣驚異。宮闈縱馬狂奔,除了八百裏加急,便是皇子也不敢如此。可八百裏加急,許多為官二三十載的官員們也不見得遇著一回。

武將當中,除了少數人眼裏此時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盯著宮門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承襲了父輩的官職,卻從未上過戰場的功勳子弟們,卻是大都表現得一副諸事通通不關己的態度。這些人,終日醉生夢死,每日上朝隻是點個卯,下了朝便想著今日去哪裏逍遙快活,此刻抱著閑人看熱鬧的心情望了一眼宮門,隨後打著哈欠與同伴嘻嘻哈哈調笑兩句,顯然並不在意。他們清楚,即便邊疆起了戰事,也根本用不到他們上戰場。

這是一幫被養廢了的將門後代。

大唐,已百年未曾有過規模過萬人的戰事了。

內閣次輔、文淵閣大學士汪明鏡雖年紀大了,但眼神還挺好,遠遠望見騎在那高大的四蹄踏雪棗紅馬上的是一個身著大紅金絲雲紋錦袍的少年。少年生的一副好麵相,劍眉星目,鼻梁挺拔,兩頰各生得一個笑渦,可此時少年的神情頗為冷肅,隱隱透著焦急。

汪明鏡的臉色,一下子就冷了下來。

此人他認得,已故的長公主益陽公主唯一的血脈,岐山關守將霍楊的獨子,十二歲便已封東平侯的霍平安!

膽敢宮闈縱馬,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他正要上前,麵前突然探出一支手臂,攔住了他。汪明鏡側過頭看向攔住他的老友,首輔歐陽雄,不忿道:“青玉,為何要攔我?”

歐陽雄望向自己的好友,心中喟然一歎,望著那急急行來的一人一馬,不動聲色道:“你且等等看。”

汪明鏡聽了歐陽雄的話正待還要什麼,兩人身後已經閃出一個身影——禦史中丞楊豎臉色鐵青的衝出來,直戳戳地立在路中央,眼看轉瞬間健馬就要衝到身前來,他也不躲。馬上的少年也沒料到會遇到這樣的愣頭青,但他心切祖母的病情,不敢耽擱,索性也不放慢馬速,待到揚豎近前時,緊夾馬腹,躍馬而起,整個馬身從楊豎頭頂跨了過去。

“豎子爾敢!”楊豎的好友,刑部尚書方文舉冷聲暴喝道。誰知少年隻是回頭衝方文舉還之輕蔑笑,便又轉過頭,打馬狂奔向後宮駛去。

楊豎又驚又怒,一陣後怕後,整個人癱倒在地。文武百官望著那道漸行遠去的身影,臉上的表情精彩萬分。

多少年了,今日竟遇見兩個不怕死的在紫禁城裏作死。

武將們權當看了場熱鬧便打算散去,有些個是霍楊的舊部當場便哈哈大笑讚那東侯硬是要得,揚言去燕來樓做東請客吃酒,一幫人便嘻嘻哈哈的著便往宮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