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試試。”
放下手上的竹筒,從魚鱗手中接過秤,彭傑親自試了一試。
地上還有數個大相等的泥塊,是魚鱗專門做來測驗的,在繩子上綁兩個泥塊,提著向上的樹皮繩,挪動秤砣,讓木棍保持平衡。
平衡時,秤砣停在了刻有數字二的地方,但並不是剛剛好。
當綁上三個乃至四個泥塊時,分別停在了三和四的位置,同樣,都存在偏差。
至於這個偏差是因為秤的設置不合理,刻度的位置沒標準確,還是因為泥塊的重量不等而造成的。
或者上述兩種情況都存在。
但能做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很了不起了。
“好東西啊。”彭傑由衷的讚美道,“魚鱗,你有沒有給它取個名字?”
撥開眼前擋住視線的頭發,魚鱗道,“還沒呢,我昨晚上才把它做出來的。”
“那能不能讓我給它取一個名字?”彭傑問。
魚鱗一想,自己取名字的話肯定要想很久,而且一個名字而已,誰取都一樣,於是同意道,“當然可以,是什麼名字?”
“就叫它為秤吧,秤量萬物。”
“秤?”
魚鱗念著這個字,就感覺和物件莫名的搭配,“好名字,傑,這個秤字該怎麼寫?”
蹲下來,彭傑在地上畫著,部落裏沒有這個字,所以他打算當場造一個出來。
首先,最重要的木棍用筆直的一橫表示,象征秤的平衡。
在左端的上方,寫下一撇,以及一豎,相互交叉,代表手提拉著繩子。
左端的下方,寫下兩豎,同樣表示樹皮繩。
最後在右方寫下一豎,接著在其末端寫一個口字,代表可秤萬物的秤砣。
於是一個栩栩如生的字便在彭傑的手底下誕生了,部落的字庫裏從此又多了一個秤字。
秤的製造水平還不完善,因此彭傑建議,不急著讓大家用,先把秤做一些改進,讓其秤量的更加準確。
魚鱗也認可這一點,不少人隻因為感覺自己的食物比別人少,就要找人評理,若自己做出來的秤不準確,導致有人拿到手的食物變少,恐怕直接就來找自己了。
有了秤,還得有配套的重量單位,這也是彭傑最關心的地方。
在後世,彭傑知道一立方米的水重量剛好是一噸,便打算讓部落的重量單位也朝這個方向靠。
幸好長度單位彭傑早已教給眾人,所以向魚鱗提議,先做出長寬高都為一厘米、十厘米、一米的容器,往裏麵裝滿水。
每一個得出的重量可以設置一個單位,還可以剛好形成十進製,和大家學的計算一樣。
“傑,為何要在裏麵裝水,而不是裝其它的東西?”魚鱗不解的問。
“因為人每都要喝水,所以水是最重要的。”
彭傑答非所問的敷衍了過去,還好魚鱗也沒繼續追問,得到回答後還認真的點了點頭,似乎覺得彭傑的有道理。
魚鱗繼續研究如何改進秤,彭傑走到山洞外,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對了,我是要去做什麼來著?”彭傑一時迷茫。
立在原地有兩分鍾,彭傑突然想起,自己是要去喂狼的。
“糟了。”
取回竹筒,一路狂奔到林中搭建的圍欄處,連門都沒時間開,一個翻身就進去,取好羊奶又一個翻身出來,撒開腿狂奔回去。
“呼~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