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一些章節,我介紹農作物時提過,有一些農作物在村裏隻有少數家庭種植。
比如我鄰居玩伴陽貴家種的木薯,我小學同學華易家種的甘蔗。
大多數家庭沒有這些種植麵積少的作物,可以在我們村裏的圩市裏從有的人家購買。
不過鄰居之間,如果關係處得不錯的,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始終顯得生疏了些;但以物易物吧,又顯得斤斤計較。
一般來說,自家有什麼是別人家少的,自己做吃的時候多做些,然後送給別人,或者別人過來串門聊家常的時候塞些;也不計較誰多誰少,這樣挺好的。
上兩個月我在家裏呆了幾天,有一天看我媽煮的一個菜裏有個配料很少見就問哪來的,她說是去鄰居家拿的。
小時候,陽貴他們家生日會,我基本都會過去蹭吃蛋糕。
而大伯家和堂嫂們有什麼好吃的菜品和水果也常送些給我們。
我們家種植淮山和花生等旱地作物,收獲了會送些給他們。
有時承蒙別人關照,最喜歡的就是抓兩隻自家養的雞和種的花生榨好的花生油去回禮。
另外我媽做粽子、年糕、田艾籺也有一手,同樣可以送人。
除了吃的,一些藥材和電器工具也可以互通有無。
在廣東,涼茶是個很普遍的東西,大街小巷都有得買。
但是小時候村裏可沒有這種店,都是鄉親們自己家煮的。
基本所有的家庭都會種植盆栽,而盆栽主要就是那些可以用來煮涼茶的藥材。
有時候為了湊一個配方我媽可能要去幾家人那摘。
我們自己家也有種一些,有段時間還種了很多薄荷,主要是我在照料。
有一次有個大叔過來摘薄荷我還不樂意,又被我媽狠批了一頓。
至於電器工具,以前電視不普及就好多家孩子跑一家去看電視;大人們洗大件衣物怕晾不幹就去家裏有洗衣機的用甩幹桶。
很多家庭建房子時為了省運磚的費用,就共用吊磚上樓的機器;還有借脫粒機,借拉貨的手拉車,借耕牛……特別窮的時候,還得借鋤頭,借鐮刀……
除了借東西,有時還會借人力,平時誰家有什麼事情比較需要人手,特別是結婚,基本就是找鄰居們幫忙。
所以,鄉下的人情味確實會比較重。
不過有時可能又有點被“綁架”了一般,不得自在。
村裏麵,除非是基本不認識的那種,否則隻要誰家有喜事都要湊個份子錢,即使平時基本沒有往來,說到底怕別人看法。。
平時處得不錯的,其實暗中也會有所比較,比如誰家孩子考試分數高,誰家老公賺錢多,誰家買車買房了之類的。
不過,這種比較其實整個社會都是吧,要專說鄉親們這樣似乎不大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