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臉色通紅說道:“你是不認我這個老師了?”
田承嗣說道:“我忠於皇上。”
史可法說道:“福王是監國,他隻是替太子、定王、永王看守大明江山。”
田承嗣說道:“史大人,你信嗎?韓公公、盧公公,那麼信不信?”
史可法喝道:“田承嗣,你放肆。”
韓讚周說道:“史公,有事好商量!”
盧九德說道:“田大人,咱們有不同想法,可以慢慢商量嘛!”
田承嗣跟史可法、韓讚周、盧九德談得不滿意,但是史可法、韓讚周、盧九德從田承嗣這裏探得,田承嗣雖然不願意接受福王管轄,但也沒有明確反對福王監國,史可法、韓讚周、盧九德他們還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
五月初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用黃金鑄造監國寶頒諭天下說:。。。。。。孤避亂江淮驚聞凶訃,既痛社稷之墟,益激父母之仇,矢不俱生,誌圖必報,然度德量力,徘徊未堪,乃茲臣庶,敬爾來迎,謂倡義不可無主,神器不可久虛,因序謬推,連章勸進,固辭未獲,勉循輿情,於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日暫受監國之號,朝見臣民於南都,孤夙夜競競,惟思迅掃妖氛,廓清大難,德涼任重,如墜穀淵,同仇是助,猶賴爾臣民,其與天下更始,可大赦天下。
朱由崧就任監國之後,依照廷臣會推,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禦史銜,仍任鳳陽總督;又以原詹事府詹事薑曰廣為禮部左侍郎,與原禮部尚書王鐸,二人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以張慎言為吏部尚書,召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其他衙門官員也先後作了安排。
五月初九日,馬士英從鳳陽趕到南京,次日,朱由崧召見史可法、高弘圖、薑曰廣、馬士英四人,讓他們迅速議定用人、守江、設兵、理餉的事宜,十一日,史可法上本設立四鎮外和督師的問題,史可法說:“有四鎮,不可無督師應駐揚州,適中調遣。"
於是朱由菘決定封田承嗣為東平侯,出鎮山東、北直隸地區;高傑為興平伯,鎮守徐州、泗州地區;劉良佐封廣昌伯,鎮守鳳陽、壽州地區;靖南伯黃得功加封侯爵,鎮守滁州、和州一帶;史可法以督師鎮守淮安、揚州地區;田承嗣對福王朱由菘封的東平侯嗤之以鼻,根本不理會朱由菘的旨意,五月十七日,黃得功又進封為靖南侯、守武昌的左良玉雖然沒有參加擁立,但他兵多將廣也被朱由菘進封為寧南侯。
五月,山東、北直隸等地的大順地方政權被明朝官紳顛覆,清軍占領了北京附近地區,由於強製推行剃頭等政策,京師附近的居民惶懼不寧,許多地方揭竿而起反對,清軍統治.三河縣、昌平州、良鄉、宛平、大興、霸州、東安、武清、漷縣、天津等地,都被官紳百姓攻占了。
五月二十五日,清廷派明降臣方大猷為監軍副使招撫山東,六月初四日,又派明降臣王鼇永以戶、工二部侍郎名義招撫山東、河南,六月初十日多爾袞派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統兵收取山東,十四日,派固山額真葉臣領兵收取山西,.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發出檄文說:“奉攝政王令旨各調兵馬前往山東等處.所過地方官民出郭迎接違者以抗師治罪.”,又以平西王吳三桂名義大張文告,“攝政王簡選虎賁數十萬南下牌仰山東等處速速投降”。
六月二十一日,巴哈納等帶領的清軍進抵德州,朱帥?不願歸附清朝,被鑲紅旗固山額真石廷柱所襲,由於“濟王”部下都是些烏合之眾,數萬人馬潰不成軍,德州知州張有芳惟恐貽禍地方,遊說朱帥?等歸順清軍,朱帥?被迫解散部眾,拜表歸順清軍,畿南、山東大批州縣就這樣落到清軍手裏。
覺羅巴哈納、石廷柱收複霸州、滄州、德州、臨清之後,錦衣衛控製的曹州就暴露在清軍麵前,由於覺羅巴哈納、石廷柱兵力有限,而主要目標還是大順軍,就沒有再繼續南下,七月初三日,下令將覺羅巴哈納、石廷柱部調往山西,會同葉臣部合攻太原等地的大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