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生倆翻臉(3 / 3)

史可法厲聲道:“田承嗣,你這樣固持己見是想金陵城血流成河,讓大明江山敗在自己人的內鬥上嗎?”

田承嗣心裏一驚說道:“老師,學生一心一意要報大明江山,是複社的人為了一己之私在窩裏鬥啊,複社把鬥爭擴散整個江南,這是要置學生於死地。”

史可法說道:“田承嗣,複社之人都是以報效朝廷為己任,成員多是青年士子,他們大都懷著飽滿的政治熱情,以宗經複古,切實尚用相號召,切磋學問,砥礪品行,反對空談,揭露權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你怎麼能把複社說成是為一己之私窩裏鬥的社團呢。”

天啟年間更出現了閹黨擅權局麵,張溥、張采等人痛感“世教衰,士子不通經術,但剽耳繪目,幾幸戈獲於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長郡邑不知*”,所以聯絡四方人士,主張“興複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因名曰“複社”,複社的主要任務固然在於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但又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以東林後繼自任,主張“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內操”,反映著“吳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與這一帶市民階層的鬥爭相呼應,因而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

複社的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後共計有兩千人之多,聲勢遍及海內,該社春秋集會時,衣冠盈路,一城出觀,社會影響極大。主要集會有吳江尹山大會,南京金陵大會和蘇州虎丘大會,這幾年間許多複社成員相繼登第,聲動朝野,而許多文武將吏及朝中士大夫、學校中生員,都自稱是張溥門下,從之者幾萬餘人,為此有陸文聲等上疏參劾二張“倡導複社以亂天下”,於是朝廷下嚴旨察治,幸有周延濡出任大學士,此案才未釀成大獄。

複社跟東林黨一樣,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人,在好同惡異黨同伐異方麵,他們無所顧忌而一味排擠打擊對立麵,複社“非此即彼'的認知模式”和“善惡兩分'的絕對化政治思維定勢”,意氣用事挑起了晚明劇烈的黨爭,既給自身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給國家、民族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

田承嗣知道跟史可法說不攏,就道:“老師,大明江山風雨飄渺,學生要練兵剿賊抗虜,沒有經曆跟複社糾纏,希望複社能夠到此為止。”

史可法說道:“金陵城百姓得不到滿意的答複,是不會離開田府周圍的,今日正午金陵城百姓不離開田府,你準備怎麼對付他們?”

田承嗣說道:“學生要清場。”

史可法喝道:“你,你要對那些百姓下毒手嗎?”

田承嗣說道:“老師,學生要恢複金陵城的正常秩序。”

史可法怒不可遏道:“田承嗣,你要敢對金陵城百姓動手,我就不認你這個學生。”

田承嗣沉默一會說道:“老師,複社就是大明身上的毒瘤,如果任由複社裹挾朝廷和大明百姓,大明不亡於闖賊、建虜,也會亡於複社之禍的。”

史可法說道:“你簡直不知所謂,我不許你對金陵城百姓動一根手指頭。”

田承嗣望了望天空說道:“老師,你恐怕已經阻止不了了。”

史可法說道:“什麼,你已經讓錦衣衛對金陵城百姓下手了?”

田承嗣說道:“快到正午時分了,錦衣衛官兵會好好勸那些被複社蠱惑的老百姓,至於那些執迷不悟抗拒錦衣衛官兵勸說的,錦衣衛官兵會給予小懲大戒。”

史可法聽了臉色大變,嘴巴動了幾下沒有說出話,最後猛的一跺腳,轉身向身後的大轎走去,史德威和仆人連忙搭起轎簾,史可法鑽進了大轎裏,喝了一聲:“快,立即回金陵城裏。”

四個轎夫立即抬起了大轎,迅速調轉轎身向金陵城方向行去,史可法的儀仗也緊緊相隨,史德威回頭狠狠的盯了一眼田承嗣說道:“田承嗣,你太辜負義父了,義父為了操碎了心,從今以後我沒有你這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