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科斯定律。(1 / 2)

“什麼叫科斯定律呢?”

葉林看著羅梅,款款地對她說:“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在書上看到的,在你麵前我現學現賣。”

葉林沒有端酒杯,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說道:“在一次聚會中,一個經濟學家在飯桌上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有一把世界上最好的琴和一群琴師,那麼這把琴該給誰用?答案有三個:

一、給最差的琴師,促使他精盡琴藝,追趕上來。

二、給最好的琴師,讓他物盡其美。

三、抓鬮,誰抓住算誰的。

一時間眾說紛紜。

聽了大家的答案,經濟學家笑了,他說:我再講一個故事,大家就清楚答案了。

經濟學家是這樣說的:有一天,我和一個朋友吃飯。飯桌上,朋友和我說他最近很苦惱,原因是他喜歡上了一個姑娘,那姑娘非常優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特別漂亮,可是她已經有男朋友了,問我怎麼辦?

經濟學家說:當時,我隻是反問了他一句,你怎麼還沒有弄懂科斯定律?朋友無言以對。我對他說,如果你知道科斯定律,那麼你一定知道,不管這個女孩兒現在跟誰談對象,最後她都會跟最匹配她的那個人在一起。朋友驚訝了。”

葉林說到這兒,抬頭問羅梅:“聽懂了嗎?”

羅梅說:“聽懂了一點。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葉林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把話題又轉到科斯定律上:“科斯定律,就是誰最匹配這個資源,誰最終就會有所得。這是女朋友的科斯定律。”

羅梅苦笑著說:“葉總,你的課講得不錯。”

“是嗎?”葉林嘴角一揚,“我再給你講一個例子。”

羅梅擺手,“能不能不講了?”

葉林盯著她,“不能,講不清這個定律,就不會理解我為什麼要如此安排項山底。”

羅梅隻好說:“那你講吧。”

葉林說:“有一個電影叫《絕命毒師》。裏邊的主角老白是個中學化學老師,他得了絕症。他想在掛的時候為家人留一筆遺產,於是他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製造毒品來換錢。

開始的時候,老白去偷了另外一批毒販的製毒原材料。被毒販發現,毒販要幹掉他,老白跟他們講道理。老白說:由於技術原因,你們製作出來的產品水平太低,純度最多隻有70%,屬於劣質毒品,賣不了高價錢。而我做的毒品純度能達到99.1%。你們應該清楚,純度越高,賣的價錢就越高。老白的意思是,同檔的東西給你們弄就糟蹋了,給我整,我能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整出好東西來,賣的價更高,到時候分錢你賺的更多,豈不是兩全其美!於是毒販被說服了。毒販為什麼會被說服呢,因為毒販也相信斯科定律。

不管權利初始安排的如何,市場機製會都自動識別,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最優。”

葉林喝了一口水,並沒有停住口,他繼續說:“最典型的就是道路的使用效率。沒汽車的時候隻有行人,各走各的,誰也不用讓誰,因為資源足夠多,足夠大;有轎子、有馬車的時候,人們就得讓讓轎子和馬車;後來,自行車成為80年代人們的代步工具,大馬路上浩浩蕩蕩自行車隊頗為震撼!但現在道路上的主人基本上是汽車,自行車道擠到一邊去,人行道放在最邊上。

這就是交通的科斯定律。

同樣,人才的科斯定律認為。無論你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個鄉下,隻要你有一定的技能,你對社會就有一定的價值,最終你必定會留在與你匹配的城市或地方,做著與你匹配的崗位和工作,擁有與你相匹配的權力和財富!用一句簡單的話來總結,就是誰用的最好就歸誰。”

葉林終於說完了,羅梅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葉老總,我聽明白了,也理解了,今天可是長知識了。”

葉林爽朗的笑了,“你呀,也是當處長的人了,有些新知識、新理念,就得學學,不然就落伍了。”

羅梅臉一紅,“已經落伍了。”

葉林撇了羅梅一眼,“說你胖,你還喘上了。”

羅梅笑著舉起酒杯,對葉林說:“來,為了你的科斯定律,幹一杯。”

葉林喝完杯中的酒後,對羅梅說:“對於為什麼這樣處理項山底的事,你應該明白了。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不是他有多優秀,是他適合這個事。這叫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羅梅說:“可是戰友們對這件事議論挺多的。”

葉林大度地一揮手,“那是他們的事,角度不一樣,結果肯定也不一樣。如果他們都站在我這個角度上,他們就理解了。”

羅梅說:“關鍵是他們一輩子也站不到你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