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鄂直接拒絕:“臣才疏學淺,還是待在鴻臚寺內好了。”
“既然百一先生堅持,那我就按您的意願了。”趙誦知道王鄂的性格,也就不勉強他了,再說他也是劉秉忠他們認識的老朋友。
王鄂鬆了口氣,他這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決計不入宋國仕途,還好趙官家也沒強求他,日後若是忽必烈知道了,也算對得起他。
趙誦轉而對邊上的王磐道:“那先生您呢?”
“草民聽官家的安排!”王磐拱手,他可是非常期待趙誦給他預留的位置。
於是趙誦就安排王磐去了大宋武學。
王磐非常高興,他不喜歡當官,還是教書的好。
“如今大宋武學正在招收第二批學員,,此事要勞駕你們諸位了。”趙誦對王磐以及其他的官員道,“而且人數要比去年還要多,但是要求也更加嚴格了。”
王磐領命之後,次日就去了武學。
王鄂則繼續待在鴻臚寺,每日看書練字,偶爾劉秉忠他們會去看他。
無聊的時候讓侍衛陪著去西湖逛逛。
……
燕京城
姚樞正在派地方官員治理各地的雪災,已經忙的焦頭爛額,這天他才想起王鄂。
隻是等了很久都沒有收到王鄂的消息。
姚樞腦袋突突突鬧騰起來,總感覺哪裏不對勁,於是派人去山東。
同時也去王鄂家看看,王鄂家裏人有沒有王鄂的消息。
隻是派人前去王鄂家後,卻發現王家空無一人,所有的細軟之物全被收走了,隻剩下大件帶不走的物品。
姚樞得知消息後當場震驚。
聯想到以前他們曾去那些人家的時候,姚樞突感不妙。
難道王鄂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於是姚樞急調了一些官吏去調查王鄂家人的情況。
隻是調查之後並沒有任何結果。
姚樞總感覺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控局勢。
然後他將注意力轉向在了燕京的王文統。
王文統是李璮的嶽父,以前一直為李璮出謀劃策,所以姚樞認為王文統一定在背後替李璮也在謀劃。
當姚樞這樣想的時候,他越看越覺得王文統不太對勁。
但王文統這一年一來治理朝政還是很不錯的,一係列的經濟政策也穩定了朝堂。
所以他最後寫了一封信給開平的忽必烈,這件事讓忽必烈去抉擇。
忽必烈在七八天之後就收到了燕京的信函了。
王鄂的失蹤,讓他無比抓狂,那邊姚樞也是束手無策,然後提到之前燕京重要官員以及其家人失蹤的情況。
而姚樞直指王文統、李璮他們有重要的嫌疑,希望忽必烈下詔書讓其他人徹查此事,否則大蒙古國國內必將永無寧日。
忽必烈覺得此事蹊蹺,就寫了封信給燕京的張令,命其調查王鄂失蹤的原因。
拋開此事,最讓忽必烈頭疼的不是劉太平占據關中,而是北方的雪災。
忽必烈清楚一旦雪災治理不善,很有可能會發生暴亂,這會給他的背後沉痛一擊。
接著寫信給姚樞,讓他命令救災的時候也派軍隊去,一旦發生重大情況,立馬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