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兩國結盟中的真假(2 / 2)

光是內政就需要給十年工夫。

而且這些幕僚認為,漢地鞏固之後才能南征。

但就是因為蒙哥汗太倉促備戰了,整個南征計劃才失敗,加上蒙古內部不太團結…….

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整個蒙古內部出了問題。

不過在忽必烈這邊問題不大。

因為他們的陛下,親近漢人,團結漢人,用漢人的政策治理漢地。

正是他們期望與擁護的。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忽必烈內心已經慢慢發生了變化。

忽必烈想了想登州的現狀。不過就是一個港口而已,又不是割地,它還在我蒙古人手中,而且治理內政需要大量的錢糧。

“朕意已決,租借港口一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陛下英明,我戶部今年又增收了。”

“來日方長,日後整個宋國都是我大蒙古國的,隻要給朕十年時間,我定能平定天下!”

“當年周世宗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誌,陛下神武雄略,十年綽綽有餘了。”

忽必烈聽了有些不高興,將他比作周世宗有些不恰當,畢竟周世宗是早死的命,而他忽必烈將會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不過因為這話是一個武將說的,所以想了想並沒生氣。

現在他的重心是先平定阿裏不哥的叛亂,然後在漢地推廣新政。

“租借登州一事,就交給阿合馬了,我會寫信給李璮,和他說明此事。”

阿合馬本來打算去燕京城複命,沒想到忽必烈又任命了他另外一件事情。

阿合馬欣然接受,他在開平如坐針氈,因為總記得真金的事情。

他看到了忽必烈複雜的神色。

忽必烈沒有看他,隻是覺得阿合馬不在這邊他的心才會踏實不少。

接著忽必烈就對諸臣道:“最後還有一件事,想必諸位也聽到了宋國使臣在朝堂上的話了罷。”

史日詔說:“陛下切莫聽信宋人的話,關中、河南乃漢地之根底,又是中原腹地,切莫不能給宋人,曆朝曆代王朝都是得了中原才得天下的。”

“宋國會真心幫我們麼?而且還要拿回關中、河南之地。”

“關中、河南之地乃是陛下的基業,怎可輕易拱手讓給宋人?”

“這是漢地,是中原王朝的福地。”

“朕明白得中原,就可逐鹿天下的道理,自然是不會隨便拱手讓人的,。”忽必烈表明了他的態度,至於其他的,他都已經答應下來,但唯獨這一條他困惑了。

張弘範想了想出列說:“陛下,小臣覺得盟約不過是一張紙罷了,陛下可以假意與宋國聯盟,先擊退了阿裏不哥再說。”

史天澤也道:“這點臣也覺得可以,畢竟兩國之間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友邦,而是憑誰的實力強。”

“道理如此,但是朕還是不太甘心,畢竟關中、河南之地乃是朕封王時候的經略之地。”

“宋國不是要幫我們打贏阿裏不哥麼?宋國也必然要先派兵來,否則先違背盟約……就算日後宋國對質,我們也有對策,比如就將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讓給宋人。”

忽必烈明白這個道理,狡黠之色一閃而過。

“事不宜遲,那明日就召宋人入殿。”

“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