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炮彈砸中小漁船,還有兩三枚落入濤濤江水中。
轟隆聲在耳邊不斷地響了起來,如晴天霹靂般響徹雲霄,伴隨著轟鳴聲,遠處水霧氣齊飛,水花碎裂著騰起一道道高大的水屏障。
漁船被炸裂,整一艘船隻四分五裂,木頭被點燃,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音,整個江麵上一片火海,十四艘船的情況全都差不多,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它們在火海中漸漸化成灰燼,化作縷縷青煙,此時江麵上隻剩下黑色的焦炭木塊。
趙誦朝著遠處看了一會兒,心滿意足,接著就聽見船上將士發出一陣歡呼聲,說明今天他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夕陽下船隻終於回航,停靠在西興碼頭上。
船工們得到了朝廷應有的賞賜。
“如今朝廷需要大量打造這些船隻,諸位辛苦了。”
趙誦一行人則回了臨安城。
繁華的臨安城內,夜市非常熱鬧,趙誦等人走在剛建造完成的街道上。
寬闊的街道上都是人流,大部分百姓都沒有見過這樣的街道,不少人力車在趙誦他們身邊經過,在吆喝聲中漸漸交織一片,除了公交車之外,老百姓出行的時候也開始選擇這種新的方式。
趙誦他們在經過陳氏書籍鋪子的時候拿起印刷好的報紙看了起來。
他早就事先讓人寫好了大福船下水的報道,臨安的印刷工坊也早就將報紙都印刷好了,等著明日大賣。
次日一早,臨安城內,各大報紙競相報道昨夜西興船場大福船下船的情形以及在錢塘江上進行軍演的激烈場景。
很快臨安城內外的所有人知道了這件事情,所有的話題都談論到了海船的身上,繼而漸漸地引申到了戰爭的層麵上去。
在年青一輩中,他們對北伐一戰顯然更有激情,他們認為現在朝廷實行新政,將來北伐的成功性更大。
不過也有一些年青人主張直接打過去,因為有去年打敗韃子的先例在,他們認為憑借朝廷現在的實力很快就能收複中原故都,甚至有不少年輕士子前去西湖邊上的嶽廟去祭奠鄂王嶽飛他們了。
還有不少人則認為先好好發展國內再說,主張兩國和平,對內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先過上好日子,隻有民強了國家才會強大……
趙誦對此也是有所耳聞,他認為大戰可以暫時不打,但小規模的戰爭還是有必要的。
比如即將到來的蒙古內戰。
大宋並不會直接參與這場戰爭,而是用一種間接的方式。
或者采用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的方式進行下去。
這時候趙誦就想到了北方的李璮。
他關心北方的戰爭,按照燕京城風聲傳來的情報,現在忽必烈已經翻過燕山山脈,進入了開平城。
按照忽必烈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很快他就會集結他的軍隊。
而阿裏不哥與之爭奪大汗的位置,必然掀起大戰。
大宋要插手蒙古的內戰,也隻是適當為之,因為還有一個人比宋國更急。
那就是李璮。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出現了,讓趙誦都有些意外。
雖然對方在臨安,但因為對方在曆史上並沒有顯得那麼重要,趙誦甚至都忘記了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