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大福船及艦船下水(1 / 2)

大宋自建炎南渡之後偏安一隅,國土雖喪失一大半,但造船業異常發達,如今在臨安、建康、平江、揚州、湖州、溫州、明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贛州等地都設有官辦造船工場,能造大型船隻。

在臨安有不少造船廠,比較有名的是拱宸橋這邊的,而除了拱宸橋這邊之外,在大運河貫通錢塘江的一段,以及錢塘江兩岸均建有不少的造船場、造船坊,其中有不少是官辦的,還有一些是民辦的。

不過拱宸橋這邊因為水淺,所造的船隻基本上都是內河航運的平地船一類的。

臨安大內以南方向,此時洶湧的錢塘江水正滾滾洶湧而來,而河口這段主槽擺動頻繁,河道經常變化,經常導致兩岸塌江,因此還有個別號叫羅刹江。

和後世不一樣的是此時錢塘江口岸特別大,蕭山大部分地區還在海中,西興這邊還是海了,在靠近河岸有不少的船廠,而且有不少。

……

……

趙誦次日一早就來了西興這邊,此時大福船就停在大澳中,因為大澳還沒有水,船的下麵支撐著上百根木頭。

趙誦在欣賞著這件藝術品,其他諸如吳潛、賈似道、劉秉忠等官吏都在仰頭看著這巨大的海船。

這巨大的海船給人的震撼是非常大的。

司天監的官吏給出了一個好日子,今日大福船就可以下水了。

於是眾人都在期待著,凝望著。

在緊張有序的準備中,遠處終於開閘放水了。

臨安的工匠們是第一次打造這種船隻,之前他們是憑著趙誦給的圖紙造出來的,光是建造這艘船隻就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而且所用的木料都是十年以上的老料子,上的漆料也塗了好幾道……可謂是工藝精湛、精益求精。

大船底部為尖底,船艙以上部分更為龐大,船首船尾高高揚起。

在船艙內部,設了水密艙的防護,即便有一層破了,船隻還能繼續在海上前行。

在水密艙上麵內部空間還有隔間,可以儲存糧食、牲畜、淡水等物。

在這個隔間的船的兩側設置圓形的類似窗的小孔,這是給炮與弓弩手留置的。

按照現在規製,艦首可以備紅衣大炮一門、其他小炮六門、碗口銃三門,迅雷炮二十門,噴筒六十個,嚕密銃十支,弩箭五百支,火藥弩十張,火箭三百支,火磚一百塊,及冷兵器上千。

乘員六十四人,水手九人,戰士五十五人。

而在船艙上方,光是柁樓,就有三重多,下層裝壓艙石,第三層放置淡水櫃,第二層為士兵居住的地方,且每一層都有木製的護板攔著。

最上一層為露台,需從第三層的梯爬上,兩旁用板翼作欄,人靠在上麵作戰,矢石火炮皆可了望俯瞰而發。

這三重柁樓和船艙內部,據太子趙誦說能容納上百人,而且在船艙內部還能放置不少架紅衣大炮,船工們甚至可以想象在驚濤駭浪之上,紅衣大炮等重火器對著遠處海麵的敵艦進行火炮射擊的場景了。

除了這些之外,在船上,桅杆通常有三道,中間的桅杆最為高大,是用十年以上樹齡的整根樹木製作而成的。

其他兩側的稍微比中間的要矮一些。

而這艘大福船的長度為九丈,顯然要比其他的船隻長多了。

要容納如此多的人、放置如此多的武器,因此吃水線也是非常深,對於其他船隻來說,它的機動性能不好,而且需要船上將士提前設置布防,甚至需要其他船隻給它進行防護。

……此刻,等待了許久,很深的大澳內終於填滿了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