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荊襄之地回遷潮(1 / 2)

黃陂,趙誦正在與吳潛商議鄂州的事情,據聞臨安那邊傳了信來,皇帝要在不久之後巡幸鄂州。

於是乎趙誦與吳潛便派人去安排鄂州的事情了。

趙誦道:“這事就交給履善他們吧,也讓他們有機會曆練一下。”

吳潛也不多說什麼,文天祥那邊他倒是放心,隻是他現在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吳潛對趙誦說道:“官家已答應遷徙部分百姓入荊襄一事,不過我還是不明白官家要巡幸鄂州,我覺得此事茲事體大,再說現在鄂州等地還是殘破一片,為穩定朝綱,天子還是坐鎮王城比較好。”吳潛覺得遷移百姓倒還可行,可官家為何要親自巡幸鄂州,這就有些讓他不懂了。

趙誦想了想,忽然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深思了一陣之後,忽然在心內驚呼起來。“莫不是?”

吳潛看趙誦表情有些不對,於是就問:“殿下在想什麼?”

趙誦將他心中推測一事告訴吳潛。

吳潛聽罷也駭了起來,思考的同時坐在太師椅上發起呆來:“若真如殿下所言,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趙誦問吳潛:“那終究是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在太平時期,自然是好事,可現在戰事過後,民生凋敝,一切應以百姓為重,讓百姓先度過饑饉。”

趙誦又道:“此事終歸是我推測,畢竟官家那邊不可能會這麼做,否則朝野上下會亂成一鍋粥的。”

吳潛道:“巡幸一事曆朝曆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我朝徽宗、高宗皇帝,莫不是如此,簡簡單單的一句巡幸,可不是隨口一說,這其中必有隱藏的深層意思。不過鄂州附近湖沼遍地、雜草叢生,除非開墾為地,但需填大量百姓,開墾個十年五年才有成效。再說鄂州為四戰之地,雖北有襄陽可守,也有長江水道為天塹,南有山脈阻隔,可當初我軍若沒有收複川中回師鄂州,估計鄂州這邊現在正處於戰火之中。比如建都,拿鄂州再與臨安、建康府一比還是差遠了,再說此地人丁不興,比不上江南的膏腴之地,若做一州府還是可行的。”

趙誦聽罷吳潛的話卻道:“若以鄂州為都,眼下雖有弊端,但長此以往卻不盡然,隻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經略,而且還要保證荊襄之地不陷入戰火之中。”

吳潛遙想起來:“荊襄一大片土地其實都是可耕種的,不過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充此處,到那時候等荊襄之地成為膏腴之地,我恐怕早就不在了吧。”

趙誦看了一眼吳潛:“這話可不能這麼說,左相有生之年必能看到。”

“人都有一死,我不知道將來大宋會如何,但心中總憋著一口氣,自然希望我大宋國富民強,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難安啊。”

趙誦看著吳潛也沒多說什麼,這大半年他和吳潛相處的多了,發現這個老頭挺憂國憂民的,為了國家宵衣旰食,甚是敬佩他。

吳潛與趙誦二人沒有說話,而是在想同一件事情。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