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首日,千金樓內所有包廂都已經滿了,就連站腳的地兒都沒了,喧囂人聲裏,酒樓夥計們都在招待客人。
後頭的客人仍在一樓等候,翹首以盼,聽聞這千金樓背後是蘇家的產業,再者也是聽了這千金樓與其他酒樓的別具一格,這才趕來,親自目睹。
隻是沒想到等了這麼久,居然已經被預定完了。
這是什麼騷操作?
趙平站在櫃台上,看著客人,出麵安慰,略表歉意,“今日實在是對不住了,明日得了空再來。”
後頭的隻能先行離場。
趙平一邊致歉,一邊又被店內夥計拽到了樓上,趙平看著這酒樓的生意實在是太好了,開門紅,忙得有點虛脫,合計著多招一些夥計。
趙誦那邊也是頭疼,這麼忙下去,他這個大掌櫃都沒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了。
不行,明日讓趙平去哪裏借點人來。
亥時酒樓打烊,熱鬧終於散場,整個酒樓內都在打掃、整理,賬房那邊正在盤賬,清點的手都虛脫了。
今日光是銅錢就不少,至少有一籮筐了,再者賬房那邊也收了不少的大額會子,其中一些會子是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印發,期限30年的,另外的則是第十八界,嘉熙四年(1240年)印發,沒有期限的。
收的會子也是一大疊,麵額最的則是一貫錢。
趙誦一看這會子,頭就有些大,如今朝廷籌措軍費,臨安府會子務大發會子,流通中的會子供給量過多,大幅貶值,價值已然下跌不少,老百姓手中的錢能買的東西也越少。
短短一個月不到,會子能兌換的銅錢現在一百五十文都不到了。
如此下去,必傷國本。
蘇婉見趙誦眉頭緊皺,便問發生了什麼,趙誦便將他的擔憂給蘇婉聽。
蘇婉也是這麼認為,隻是不收會子,隻收銅錢,不切實際,大宋缺銅,這是普遍的事實。
而且最近市麵上的會子也越來越多了,似乎是朝廷那邊的軍費都供應到了荊州——襄陽一帶,朝廷便讓會子務增發了不少會子。
再者今歲冬,江南實在是太冷了。
十二月戊子,西湖,竟然封凍了。
除外,氣寒冷還造成了糧食的歉收。
蘇婉還記得,她家以前買的公田,倒是依鄉下原來的慣例,自召佃戶耕種,然後每年收一部分,取其中一些作為稅收交給臨安府,但今年,收上來的少了不少,但稅收依舊是按照公田公頃數量上報,還好蘇家是臨安富戶,產業眾多,但其他人呢?
不管是佃戶也好,富戶也罷,皆是抱怨這寒冷氣。
除此之外,朝廷這些年因為北方蒙古時常南下,侵擾邊境,所以朝廷為了籌措軍費,賣斷公田。
蘇家也買了不少的公田,臨安城外,富陽,餘杭,臨平,蕭山等地都有一部分。
趙誦聽蘇婉這麼一,倒也明白了。
蘇家還算好的了,若是碰上其他地主人家,佃戶收成必然還按照往年的收,這麼一來,負擔就全部算在淩戶身上,這些佃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耕種,倒頭來老爺一不高興,糧食就欠收或者絕收了。
趙誦一聽這公田,便想起了他的種棉花大計。
再蘇家有這麼多田產,倒是可讓佃戶種棉花。
棉花收成之後,再讓織戶紡織成紗,紗線紡好後,再讓織戶紡織成布,染織好後,一部分當布匹,一部分做成成衣,再拿到蘇家鋪子賣。
隻是王二狗去了這麼久,人尚且未到,也不知道那棉花是否有人已經開始種了。
趙誦想著便入了迷,蘇婉見趙誦沒聽她話,便用手cheng著他。
趙誦回過頭來,蘇婉繼續給趙誦起另外一碼事,這還是李掌櫃方才稟告她的。
原來趙誦給蘇家綢緞鋪內的新式鞋子,此時都已經賣出去很多雙了,那些達官貴人家的女眷很是喜愛,互相打聽之後,便找到了製鞋的鋪子。
隻是蘇家這邊製鞋匠人不夠,李掌櫃便在臨安城內雇了不少的製鞋匠人連夜趕工製作。
另外,蘇婉也給她的好姐妹升國公主送去了一雙。
那升國公主很是高興,便在宮裏頭穿了起來。
後宮的閻貴妃一看升國公主穿了這造型別致的鞋子,問了公主,閻貴妃見自己年老se衰,後宮之中群芳爭豔,雖然皇帝趙昀的寵愛不減,但皇帝最近倒是和那唐安安鸞鳳和鳴,從此君王不早朝了,閻貴妃覺得長此以往,總會失寵,再者她也沒有子嗣,遂萌發爭寵之心,便急急讓董宋臣出宮去買。
閻貴妃穿了那鞋之後,皇帝趙昀果然去了她宮鄭
一時間,蘇家鋪子那邊多了不少的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