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和殼子(1 / 1)

生來的一副軀體,住著一顆純白的心靈。

軀體就是一個感受器,是一個載體,是靈魂的外殼,是水杯。

靈魂就是水,水的多少和水的深淺沒有任何的關係。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活,隻有一條路,我所憧憬的路是看的到終點的路,是可以一直走的路,不用多餘的休息,但是現實是這條路看不見未來,水很深,我想看水底的風景,我想要明明白白的活著。

但是每個人都是第一次活,沒有絕對的對錯,遺憾和錯過以及得失都在必然的過程之中。

我想要明明白白,想要有始有終,想要走一條路,做一個一直不會忘記的決定……

二個周過後……

19年11月18日。早上八點四十。教室。課程結構力學。

在過去感悟的二周之中,我沒有任何一可以拿來向人們展示,無聊的低級的不值得道。

這不是正常的生活,不屬於我正常的生活,如果生活有正負之分,那麼我一直在負麵,及時偶爾能夠看見少數的陽光,那對於我來最後也是不光彩的。

我想的太多,這是一個缺點,偶爾想一下過去,有必要但是沒必要回味,直覺就夠了,直覺會告訴你一切。

想象,行動,感知,一樣的都是光陰的影子,保護好大腦,填飽肚子,睡前讓身體變得幹淨,早上讓身體清醒。白讓頭腦吸取食物,晚上讓肌肉保存身體最佳形態。調理之中,調整,變化之中。

這種自我的規定對於看來一直都是二麵的,一麵是約束,一麵是自在。而我常站在自在一邊而譴責約束。我喜歡放任本性,因為本性可以帶來一直興奮刺激的體驗,但是我發現我忘記規定了時間和約束條件,最後造成的就隻剩下自我感覺不好的生活。

這是重點,我沒有安定於這種狀態,並且對此感到愧疚。

誇張點可以我困在自我編製的牢籠之中,在這教條和倫理之中,沒有絕對的法律和自然的恐懼。

這種性使然一個人的試探。這可以成為一種樂趣,但是背後的知識是,你願不願意繼續接受這種無知的快感。

很多時候人都有快死的感覺和憂慮,這是自我的後怕。原因是自我理論的懷疑和行事的度差。

如果活在自我滿意的理論之中,加上有度的行事。那麼憂慮也許隻有一種自在的豁達。

精致的生活應該盡力使其簡單,用盡一切的方法讓其變得飽和。有範圍的經營自我周邊凝結的物質,這不是無情,我以前有段時間總是要求自己看得更遠,做事更加堅定,。周圍的環境我自在自我的處世於其中。。

我不應該動搖,一棵樹也不應該連根拔。

如果從零開始變得十分艱難,那麼不敢開始那將永遠遺憾和懦弱,這不是我的正常的性格,也不是我所堅持的東西。如果沒有人在道路上奔跑,那我還是願意跑,這是我的處世習慣,也許這也是自我品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