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沒人知道在哪裏,自幾萬年之前,好像是突然之間,這洪荒界就有了這麼一個稱呼。道山,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在哪?那裏有什麼?都沒人知道!
很多時候,洪荒界偶爾想起“道山”,都會覺得那可能是以訛傳訛了,因為好似從沒有人見過道山之人,從沒有人見過道山。
在洪荒界,唯有那麼三五人,對於“道山”,從不談論。
這三五人裏,有正道前輩麵對後輩門人關於“道山”究竟存在與否的提問時,也隻是茫然的望望,搖搖頭。
“老夫,也不知曉”。語氣悵惘,不確定。
使得這些後輩弟子更加茫然。私下議論之時,也更加不確定,不知該堅持“道山”一定存在,還是該堅持“道山”根本不存在?
至於魔道之中,後輩弟子當然不敢向前輩提問。
同門之間,私下悄悄議論之時,也是如同正道的弟子那樣,很不確定。
當然,除過有個別意氣風發的年輕弟子,要拜別師長門派,去尋山之外,“道山”,大多也就是修煉之餘,打發時間的談資罷了,大家都是修行中人,目的便是長生久視,而不是其他。
…………
下共東南西北中五州,東州臨海,物產豐饒。南州山水,地靈人傑。西州雪原,罕有人至。北州蒼茫,群山綿延。至於中州,自是這下之中,沃野何止萬裏。各國爭雄,大城林立。而五州之間,各有險阻隔,非常人可渡!
中州南部,這裏屬於大康朝廷治下。
大康朝自八百年前,太祖建國始,曆代帝王勵精圖治,倒也政通人和,吏治清明。到如今,僅大康朝一國,就占了整個中州四分之一的麵積。大康朝之外,便是林林總總數十個國家了。
大康朝南部,有一條山脈,橫亙八千裏,名為隴嶺,據傳乃是真龍遺蛻所化。其真假,不得而知。
隴嶺險山奇峰處處,而這處隴山腳下,有片桃林,不知存在多久了,枝幹虯結,鬱鬱蔥蔥,百來畝的樣子。桃林後麵,靠近山腳,有十來座茅草屋,幾座茅草亭。皆是以桃林外十裏湖邊生長的茅草,和這桃林裏的桃樹枝幹築就。這裏不見炊煙起,不聞雞犬聲,卻有三五人在草亭下品茶,聽琴。
彈琴的是個女子,一身月白衣衫,兩鬢的發絲攏在身後,用一根絲絛輕束,目光平靜、溫和。動靜之間,給人一種恬然、婉約的感覺。
十指撥動,琴音緩緩……
似是烈日下清風徐來,悠然婉轉……
女子身後還有一少女,明眸皓齒,眼神靈動,不時的左右看看,或者看向不遠處聽琴的兩位老者,見他們閉著眼,便偷偷的做個鬼臉,再偷偷的笑笑……
琴聲陣陣,似是輕風緩緩撫過樹梢……
相對較大點的草亭裏,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坐在石凳上,腰背挺拔,偶爾睜開眼,端起石桌上的茶杯輕啜一口,複又輕輕放下,重新閉眼聽琴,一動一靜,仙韻自成。
另一位老者斜躺在草亭的木階上,一隻手拿著酒葫蘆,不時的喝一口,搖頭晃腦一番,口中喃喃,也不知是“好酒”,還是其他。
咚~咚~~咚~~~
曲終!
喝茶的老者睜開了眼睛:“嗬嗬嗬,卿兒的心境,卻是更進了一步,不錯!隻是道法自然,你也莫要強求。你修道至今,已經百年,是該入世曆練了。”喝茶老者看向彈琴女子道。
“師父教誨,弟子明白。隻是弟子尚無準備,怕倉促成行,反為不美”。彈琴女子向師尊盈盈一禮後到,聲音溫婉。
這時喝酒的老者也話了:“卿兒,待你入世之時,帶著琅兒這皮猴子。”指了指那靈動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