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聞道解惑(1 / 1)

音樂這個角度我也不想贅述,多了也顯得囉嗦。林俊傑,LinkinPark,痛苦的信仰,LadyGaga。中外的音樂讓我不知不覺到如今,而音樂裏的五味雜陳,雲淡風輕,讓我心馳神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退之的嘉句千古回響。“聞”的角度裏除了伴隨我成長的音樂外,還有伴隨以博拉魯斯交響樂為上課鈴聲的課堂中。從至少在我回憶裏,最初的學堂的形象代表就是朗朗的讀書聲,讀書聲整齊劃一,抑揚頓挫,伴隨著如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味道外,滿滿的青春氣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最初時朗讀的文章典籍,實話,真不是我們那時候可以體悟。但經曆了一點人生時光,或喜或悲,或逆境,或順境後,才會體會老師考試前的很多話,“不要臨時抱佛腳啦”、“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複習比上課還重要!”。老師的尊尊教誨依稀在耳旁,這些話和課堂學的知識相得益彰,成為一餅老茶,越久越香。。

聞道者,我個人理解是知曉道義。可能很多人和我的理解不同,孰是孰非絕對不是我所要去探索的主題。在這些不算長的人生裏,在我身上發生的大大的曆險,充斥著道義的寓言故事。“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作為閃耀在曆史長河中的少年啟蒙經典讀物,其中這段話還是讓我比較認同。聞道,學道,傳道繼而悟道,這是我總結歸納的“善道”的四部曲。善意味著美好,勸人向善,千百年前的智者有提出過這是人性的“初善”。我在這個時代裏,微如塵埃。傳道是我的理想,而悟道可能是我一生所愛,可期不可至。學道義的不斷進步也讓我不知不覺進入了這個年紀,從之前提到的三字經,再到四大名著,簡單的如少年中國,師,愛蓮。到後麵的孫子兵法,文心雕龍。聞道的路遙遙。此去經年,不求甚解,除了掰兩句裝逼的話,聞道還是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

嘮嘮叨叨的敘述那麼多自己的醜態,也反反複複盤算著過去的日子看過的書籍,真的該試著去解解惑了。周圍同事同學,領導先進都在給自己的未來做加法,我不知是否我在追求解惑的路上停下了做加法的腳步,但killingie不見得就是一種犯罪。選擇了不歸路,再背道而行,南轅北轍也要風雨兼程吧,怎麼也要對得起自己還保有的那麼點張狂。——————“好為人師”的三十歲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