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寫文之四:
關於“群戲”(一):前奏。
從第九十八章“二十三日”(會前)開始,到現在這章(大會全部結束,做個收尾並準備開啟新副本),一共是十三章,36426字。表示我以前挖過一些坑,但因為又忙又懶,所以基本都是寫了點開頭就沒繼續填坑了。所以其實關於寫“群戲”,我並沒有太多經驗。我隻寫過兩次“群戲”,一次是男主在群戲場合下大殺四方、主角光環滿滿的一路開掛,其他群眾演員基本都是陪襯。再有一次就是這個《龍瀛劍訣》的“賞劍大會”了(這個後麵會詳細說)。
(PS:《龍瀛劍訣》我其實原以為自己又隻是“挖坑不填”的,所以開始寫得比較隨意,後來沒想到居然漸漸地萌生出“真?想完本念頭”……嗯,於是我正在為這個念頭努力中,就醬紫……)
總結下來,講真,兩次寫“群戲”,我都不滿意。
因為深知自己在這方麵的能力不足,所以其實我在寫“開會”之前,是想了不少,也做了不少功課的。但結果卻還是不盡如人意(暴風哭泣)……
然而,正所謂失敗是成功的媽媽。關於“群戲”,我在寫之前、寫之時和寫之後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悟,我想在“話外小貼士”裏都說說。當然,這些隻是我的個人感悟,僅僅隻是“淺議”而已,主要是想讓自己在總結中得到更快的提升。
這次著重寫“前奏”——也就是我在寫之前,都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
首先,我在寫“開會”之前,特意查了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無忌哥哥在光明頂大戰幾大門派,單單打架,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五萬多字。所以字數篇幅我是以此為參考的。但是,也僅僅隻能作為“參考”,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主持人正襟危坐的央視網站,現在都開始詼諧帶貨了,世易時移,適當的變革宜矣。
當初看無忌哥哥打架的時候,我是看得很爽歪歪的。但如今在這信息量龐大、娛樂消遣元素多元化的時代,我不得不承認,即使我愛武俠文,但現在我自己看別的作者寫打架的地方,我也是掃讀。我想現在很多讀者應該也都差不多。因此,雖然是“武俠”,但“武”寫多了反而有種贅述感。
所以,當時在下筆“開會”之前,我想的是:
第一、壓縮篇幅字數,盡量精簡,避免囉嗦(當時預計全部的量,從開會到結束,寫十章,不超過三萬字。最後實際下筆寫的時候沒收住,超了三章,超了6426字。);
第二、這個“賞劍大會”類似“武林大會”,打架自然少不了,而且架肯定不可能隻打一場,得打上好幾場——畢竟這是很難得的“保增長促發展全員動員大會”;
第三、打架會貫穿始終,所以必須要每次都打出“新花樣”,否則會視覺疲勞;
第四、最好是能有一種“層層遞進”的效果,最後由男主出來“鎮場子”;
第五、劃重點——期間在“開會”的過程中,必須要陸陸續續、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拋出一些新的人事物或設懸鋪墊或需求線索或解之前的伏筆等等之類的東西出來,否則失去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第六、這個會因為基本已在腦中成型,所以一開始就知道不論是男主還是女主,都不“高光偉”(至少男主前麵會一直悶聲不響的),所以一直表示比較擔憂(這一點的相關情況,後麵會詳細說);
第七、基於第六點的基礎上,盡量每章都給男主女主在鏡頭前“露個臉”,多刷刷“存在感”;
第八、這次“群戲”,會突出幾個比較關鍵的幫派、勢力和人物,為後續做鋪墊;
第九、通過這次“賞劍大會”,達到一種微妙的格局變化:紛亂的各霸一方的局勢,漸漸地往“曆史”中“唐”勢力中遊移;
第十、這將是全篇《龍瀛劍訣》的唯一一處“開會型群戲”,後續不會再有類似的情節,因為這種東西,可一不可再。
我後麵寫“開會”,基本上也是按這第一至第九點去努力布局和落筆的。然而即便如此,會開完後,依然覺得達不到我想要的結果(捂臉哭)……真有一種本想在會上灌雞湯,激發全員的工作積極性,結果大家都在會上打瞌睡、玩手機的即視感……
人生其實很玄妙。有時候“隨心而動”也許反而是件好事,“想得太多”也許反而適得其反。所以,究竟如何處之?無他,先做再議。若不做,將永遠沒有結果。
先到此,後續陸續還有其它有關“群戲”的“淺議”,主要是“寫時”和“寫完”的一些權衡和分析,以及一些個人總結的小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