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很普通的山,但是附近的人稱它為“仙人山”,傳聞“仙人山”上經常有仙人會路過。
山上有一間木屋,木屋不大裏住著一對父子。父親是一位書生,眉目清秀,文質彬彬一身的書卷氣息,但是他總是眉頭緊鎖,一副憂心衝衝的樣子。他的兒子還不到三歲正躺在床榻上,長的非常可愛,但是卻沒有其他同齡孩子的那種活潑,反而經常是銀牙緊咬,眼淚汪汪的,有一種難言的痛楚在孩子的眼睛裏閃爍著。
“轟隆!”夏的雨來就來,一陣雷聲後,突然大雨臨盆。
父親看看兒子,歎息道:“我們來搬來這裏也有一個多月了,聽這座山經常有仙人路過,怎麼也不讓我們碰到一個。沒有仙人你的病該怎麼辦啊!”然後他揚頭看著灰暗的,看著這個氣,大概仙人也不會出門吧。
“裏麵有人嗎?我們能進來避一下雨嗎?”門口突然想起一個女聲音。
父親趕忙打開門,看到一位年約二十的少婦,麵黃肌瘦,身上的衣服也是補丁再打補丁。她站在門口,手裏還抱著一個嬰兒。嬰兒差不多剛過周歲的樣子,不過瘦的身板卻比普通的周歲孩子要孱弱的多。
看到倆母子在雨中瑟瑟發抖的樣子,他很想請兩人進來避雨,但是又為難了。他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山野間突然會出現這麼一位少婦,還抱著一個剛滿周歲的孩子。讓一個陌生的女子進屋,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內,傳揚開來對兩人的名聲都不好。
“這位妹子,屋中隻有我和兒。”父親為難地道。
那少婦也看出了不妥,道:“這位大哥,隻要讓我在你的屋簷下避避雨就可以了。”
父親歉意地點了點頭,剛想進門,這時又看到一隊人馬從遠處行來。一行有一百多人,從統一的裝備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支軍隊,隊伍中間有一頂轎子,有八個人抬著。走在隊伍前麵的是一個衣裝華麗騎著一匹駿馬的老書生,他看到了木屋後,他催馬快走幾步先來到木屋前麵。
“我們去往朝歌,途經此地,正逢大雨,足下是否方便讓我們進去避避雨。”老書生一作揖問道。
父親看了看屋,回答道:“屋內狹,怕是容不下這麼多人。”
老書生回道:“隻需我主公與我兩人進屋便可。”
父親點了點頭,便答應下來。
沒多久,一大群人來到了屋前,一個侍衛先是帶人四下都查看了一下,確定四周安全後。那位老書生陪同一位身穿錦衣,腰裏係著玉帶,滿麵紅光的老翁,緩步走進屋內。
父親看看了屋簷下的少婦還在瑟瑟發抖,再看看雨中一群軍兵正打算換上蓑衣,有些開始脫衣服,這個場麵很不雅。
於是邀請道:“妹,不如一同進屋吧。”現在不一樣了,屋內已經有了另外兩人。
那少婦趕忙謝道:“多謝大哥。”於是兩人也進了屋。
“主公,你確定今會遇到貴人?你看今這個雨下得這麼大,不太適合出門啊。”剛一進門就聽到那老書生和他主人的對話。
“我算過,今會遇到貴人,而且還是兩個。”那老翁非常肯定地回答。
老書生聽了後,正看到父親和那少婦進來,就轉了話題對父親:“多謝收留,這位是我的主公周文王,在下散宜生。”
父親大驚,原來這位就是勤政愛民、雄才大略、生活勤儉的有名君主,連忙施了一個大禮道:“草民楊佑,見過文王。”而一旁的少婦則是驚得張開嘴不出話來。
文王則是抬了抬手道:“免禮,本王在山中正逢大雨,還需借屋內一棲,多有打攪。”
楊佑連稱不敢。
文王看到還在床榻上的孩子問道:“令郎是病了嗎?”
楊佑回答道:“是的,犬子身體一直不大好,生病多時了。”
文王看了看身邊的散宜生道:“散大夫,去給孩子看看。”
散宜生略通醫術,他走到孩子旁邊把了一下脈,然後認真地看了一下孩子的起色。深情奇怪地道:“看不懂,令郎的病不一般啊。”
“哦,我來看看。”文王也有些好奇,湊到床前看著孩子。他雖然不懂醫術,但是畢竟年歲不,經曆事情很多,希望能看出點什麼來。
隻見這個孩子貝齒緊咬,顯然在忍受著痛楚,他強自己盡量不發出聲來,不想讓自己的父親擔心自己。
文王看了後點了點頭,一個三歲還不到的孩子竟然有這麼懂事,他也有些感觸。隻見他拿出一個龜殼一樣的東西和八枚貝殼,問楊佑:“令朗的生辰八字為何?”